人们往往把脾气暴躁当成一个人的性格。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脾气不好,容易上火的人,往往有肝功能异常,甚至器质性疾病的可能。中医将其归为“肝火”。
“肝火”可分为“虚”和“实”。“实火”是指肝火过旺,多由长期抑郁、情志不顺、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所致。
除急躁易怒外,常表现为头晕疼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或胸胁胀痛、便秘、小便短黄、睡眠不好等。
“虚火”是指肝的阳气正常,但阴血不足,使肝阳相对亢奋。这往往是由于怒伤肝,气滞火盛,或房事过度,老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除了类似“实火”的症状外,还有腰膝酸软、头重脚轻等阴虚症状。
“生气”容易让人生气,生气对身体伤害很大。国外有个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人生气时呼出的空气中,结果发现小白鼠中毒了,很快就死了!
那么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
首先要自主调节情绪。
与情志“肝火”密切相关。不良的情绪刺激会导致肝损伤,加重情绪失衡。所以,要想从根本上纠正这种情况,就要学会自主调节情绪,以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积极应对生活中的逆境和艰难。
二是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睡眠充足,睡得好。
有人认为8小时睡眠就够了,但更重要的是睡眠的时间和质量。在中医理论中,如果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不睡觉,久而久之肝脏就会超负荷运转受损。
第三是合理饮食。
多吃蛋、奶、鸡、鸭、鱼、虾、瘦肉等蛋白质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饮料宜用鲜果汁、酸奶、玉米汁等。也对肝脏有益,各种酒精饮料尽量少喝或不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10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