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乙肝疫苗后的不良反应

接种乙肝疫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或乏力等轻微反应,通常2-3天自行缓解。极少数可能出现过敏或神经系统症状需及时就医。应对措施包括观察护理、药物缓解及必要时医疗干预。

1. 常见不良反应类型

局部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硬结或疼痛,发生率约15%-30%。全身反应包括体温37.1-38.5℃的低热(5%-15%)、食欲减退或肌肉酸痛。这些症状属于正常免疫应答,与疫苗中的氢氧化铝佐剂刺激有关。用冷敷处理红肿部位,体温超过38.5℃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

2. 罕见严重反应处理

每百万接种者可能出现1-2例过敏性休克,表现为呼吸困难、皮疹或血压下降,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神经系统反应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生率<0.1/10万)会出现肢体麻木或肌力下降,需神经科专科治疗。接种后72小时内出现持续高热或抽搐应排查其他感染性疾病。

3.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早产儿需校正月龄满40周后接种,避免呼吸暂停风险。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需加倍剂量或延长接种周期。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接种无效,但不会加重病情。哺乳期接种不影响母乳喂养,妊娠期建议优先选择重组酵母疫苗。

4. 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接种前确认无急性疾病或疫苗成分过敏史。接种后留观30分钟可降低过敏风险。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酒精摄入。接种记录应保存10年以上,补种时需参考抗体检测结果。联合接种其他疫苗时需间隔至少14天。

乙肝疫苗不良反应多数轻微且自限,严重反应发生率低于十万分之一。完成三针全程接种后抗体阳性率达90%-95%,保护期可持续15年以上。接种后2周内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出现荨麻疹或关节痛需排查疫苗过敏。定期检测抗体水平是预防乙肝感染最有效手段。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2047444.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养生小能手 养生小能手
上一篇 2025年05月06日 17:02
下一篇 2025年05月06日 18:0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1811719999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joyckiss@qq.com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