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要注意什么 盘点6点吃药需要注意的问题【集锦】

“饭前还是饭后吃药”这个问题很简单,涉及的药物不多,原因也不复杂。但不同疗效的药物,影响因素不同,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能说明原因的。本文就小题大做,整理一下相关药物,希望朋友们喜欢。

饭前还是饭后服药,要看药物的吸收情况、具体作用和不良反应。没有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无临床意义)的药物。你可以随意处置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可以任性。对特定药物影响较大,应引起重视。

1、食物减少吸收的药物,要空腹吃

所谓空腹,是指饭前一小时或饭后两小时的时间段;反之则是实腹。这一对术语似乎比饭前饭后吃更常见。空腹吃药,胃是空的,药物的吸收不会被食物干扰。这样一来,药物就会通过肠道迅速吸收到血液中,并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从而发挥药物的作用。不用说,人都希望药物被很好的吸收。但是对于具体的药物,食物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需要实验数据来说话。这些数据来自于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在一种新药上市之前,有必要了解食物对吸收的影响。通常在一期临床试验中,分为空腹组和餐后组,测量血药浓度得到具体数据。分析数据显示食物是否会减缓药物吸收的速度,减少药物吸收总量。由此可以确定是空腹吃药还是饱腹吃药,或者不需要考虑。结论会写进药物的说明书,指导用药。

比如罗红霉素胶囊,在说明书的[药代动力学]中写明“进食可使生物利用度降低一半左右”。(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可以理解为药物被吸收利用的比例。这种情况,吃的时候吃一粒,只相当于半粒)。这句话解释了为什么产品在使用中要空腹口服。(在说明[注释] 4。为了获得较高的血药浓度,罗红霉素胶囊应空腹(饭前1小时或饭后3 ~ 4小时)用水服用。)

再比如降压药卡托普利。说明书中的[药代动力学]一栏注明“胃内食物可使本品吸收减少30% ~ 40%,故饭前一小时服用为宜。”如果吃在腹部,剂量会明显不足。

而阿莫西林(一种常见的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其说明书[药代动力学]中对吸收的描述是:“口服后75% ~ 90%被胃肠道迅速吸收,胃中有食物存在不会明显影响药物的吸收”。在相应药物的用法用量一栏,饭前饭后都没有说明。

2、食物帮助吸收的药物,要饭后吃

相反,食物也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对于H1受体拮抗剂(抗胃酸药)西咪替丁,在进餐时“服用可延缓吸收,延长作用持续时间”,此时效果最佳。而类似的盐酸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不受食物影响,饭前饭后服用都没有问题。

另一个例子是维生素B2。吃饭时维生素B2的吸收比空腹时好。原因可能是药物随着食物慢慢进入小肠,有利于吸收。还有利尿剂氢氯噻嗪(部分复方降压药含有此成分)。食物增加了药物的吸收,可能是食物增加了药物在小肠的停留时间。但这些增加在实际治疗中意义不大,所以在药品说明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应该在腹部服用。

除了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药物作用与食物和胃肠道的关系。吃饭是人补充营养的生理活动。饭后血糖会升高,胃肠蠕动增加。与此同时,肠胃里充满了氟

饭后,随着糖类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自然会升高。健康的人,身体会及时分泌胰岛素来应对,人体没有感觉,是一种正常状态。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使用药物控制血糖水平并不是小事。使用的降糖药,饭前饭后吃都特别有讲究。

格列本脲、格列吡嗪、阿卡波糖等常用口服降糖药由于需要时间崩解吸收(一般半小时),应在饭前服用。这样,饭后血糖升高时,药物可以同时产生降血糖作用。但服用这些降糖药后,如果延迟进餐时间,可能会有低血糖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应告知患者。吃完药别忘了吃。为了保证安全,很多患者都有饭后动筷子前吃药的习惯。(阿卡波糖的用法是:饭前立即吞下整片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

二甲双胍作为一线口服降糖药,从时间上来说,可以在饭前服用。但由于胃肠道不良反应(腹泻、恶心、呕吐等)发生率较高。见下文),这种药一般在饭中或饭后立即服用,即胃肠道有食物时服用。这种方法既能减少不良反应,又能及时产生药效,避免高血糖。

3、降糖药物要在饭前或餐中吃

消化酶制品——胃蛋白酶或胰酶,一种能辅助胃液或肠液的酶,要求饭前或饭中服用,服用后会作用于食物。这些酶产物本身就是蛋白质,会被胃液消化。吃饭不早不晚,不与食物同食。

接触起作用,还加速了酶的消化,吃了等于白吃。

对于治拉肚子的常用药物蒙脱石散,其服下后可均匀的覆盖在肠道的表面,维持6个小时以上。蒙脱石能吸附肠道里的病原体,能减少肠道细胞的运动失调,维护肠道功能,还能帮助大便成型。在饭前服用(空腹),就便于其覆盖在肠道的表面产生作用。

而另一个常用的治拉肚子的药物洛哌丁胺,其吸收后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可减少肠的蠕动,延长食物在小肠的停留时间,使腹泻症状减轻。这个药物在空腹或饭前半小时(大致相当于药片崩解的时间)服用可提高疗效。

对治疗胃溃疡的枸橼酸铋钾,可在溃疡的表面形成保护性薄膜,起治疗作用。与前面相同的道理,在胃里无食物时服用,利于形成铋盐的保护膜。通常要求在服药前后半小时禁食,一天两次的用药方案是早饭前半小时一次,晚上临睡前(12小时后)再服一次(均为空腹服药)。

对胃动力药物多潘立酮,可“促进上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恢复正常,并能加速餐后胃排空”。此外,“还可增进贲门括约肌的紧张性,促进幽门括约肌餐后蠕动的扩张度”等。这种药物宜在饭前吃。因为其作用明显与食物有关。胃肠道里没有食物,蠕动和正常张力又有何用?

5、对胃肠道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在饭后吃

好多药物具有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这多半是药物对胃肠壁直接刺激的结果。恶心、呕吐等,本是人体为辨别食物是否有利于身体,而进化出来的保护性反应,可以避免以后再吃进毒物。而作为药物,大都不是人们的胃肠道熟悉的食物,出现些胃肠道反应也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不过如在饭后吃药,当胃肠道里存有较多食物时,药物对胃肠道壁的接触就比空腹时少得多。接触少,自然刺激也少。很明显,这类药物应在饭后吃(不应空腹)。

这类药物常用的有非甾类的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也有一些抗感染药物,如阿奇霉素等;前面说的二甲双胍在餐中吃也是这个道理。

药物的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常是因人而异。对这种药物反应敏感的,可选在饭后吃药。

6、依说明书的指导服用最重要

前面分析了与之有关的药物类别,并举了不少的例子,来说明药物应该在饭前还是饭后、空腹还是实腹吃的问题。基本的道理都在上面了。

也许未能提到你可能遇到的药物,要举一反三也不容易。不过不要紧,药盒里的说明书是最好的指导。相关的内容通常写在用法用量的栏目里,或注意事项栏目里。这两栏是药品说明书中最重要的栏目。如想了解为什么?可看药理毒理栏和药代动力学栏。

如果药品说明书上没有注明这个服用时间,大多数药物都是这样,你就可以不管。因为有意义的话,必然会提请用药者注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11685.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养生小能手 养生小能手
上一篇 2023年04月01日 19:01
下一篇 2022年10月31日 14:25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1811719999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joyckiss@qq.com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