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1月2日电(记者孙红丽)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之一。昨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学法、知法、慎用网络授权,切实提高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主要场景
中消协指出,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主要场景包括手机APP过度主张权力、查杀大数据、非法推送商业信息、非法泄露个人信息等。
其中,手机APP存在过度索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超出必要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超出范围使用收集的个人信息;在没有明确通知的情况下收集信息。
一些互联网平台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来“扼杀大数据”。例如,对于同一种产品或服务,平台通过分析消费者的年龄、身份、历史消费能力等数据,向不同的消费者推送相同产品或服务的不同展示价格。
一些企业为了实现精准营销,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记录等个人信息,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向其发送商业广告。虽然有些提示可以通过回复短信退订,但是没有效果。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存在泄露和买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权受到侵害。
养成“非必要不提供”的良好习惯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对此,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应主动学习《个人信息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注册成为平台会员时,应仔细阅读相关隐私政策和条款,了解运营者处理个人信息的方式、范围、目的和依据,养成“非必要不提供”的良好习惯。
有些应用的个性化广告推荐选项是默认开启的。中消协建议消费者加强隐私保护意识。当发现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或利用时,他们可以选择关闭个性化推送。
另外,及时销毁、删除含有个人信息的数据文档。消费者要保护好带有个人信息的文件资料,防止因随意丢弃、使用不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如妥善处理带有个人信息的文件材料,如未敏感化的快递单据等,使用后应及时销毁,或擦除关键信息后再丢弃;在向他人提供身份证等重要证件的复印件时,最好能明确标明此复印件的用途;一些带有个人敏感信息的电子数据,如身份证照片等。建议使用后删除或加密保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1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