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食物”和“致癌”这两个词已经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只要把“食品”和“致癌”这两个关键词输入搜索引擎,电脑屏幕上就会弹出上千页关于致癌食品的内容。人们平常吃的可乐、方便面,甚至牛奶、豆浆,都被贴上了致癌的标签。那些年被误解的致癌食物,今天边肖要给这些食物命名,它们真的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可怕。
一、牛奶
人们普遍认为牛奶致癌,其中之一是牛奶中的IGF-1可以刺激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而致癌。IGF-1的全称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生物体分泌的一种激素样蛋白,对人体的血糖控制、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人体本身也含有IGF-1,一个成年人每天产生1000万纳克。牛奶中IGF-1的含量约为2.45 ng/ml,远低于人体内的含量。目前,根据科学评估,IGF-1没有致癌性。也有人说牛奶中的酪蛋白会致癌。它源于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科林坎贝尔的一项“老鼠实验”。分别用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和大豆蛋白或酪蛋白喂养大鼠。结果表明,酪蛋白相对容易促进黄曲霉毒素致癌。陈君石说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没有它,酪蛋白和大豆蛋白都不会在老鼠身上致癌。所以不能用这个动物实验来类比牛奶的致癌作用。其实牛奶含钙丰富,容易消化吸收。每天喝有利于补钙。
二、隔夜菜
隔夜菜致癌论的支持者认为,隔夜菜会产生亚硝酸盐,这是一种致癌物质。“隔夜菜”由于蔬菜种类不同,存放不当、时间过长确实可能产生亚硝酸盐。但亚硝酸盐本身不是致癌物,但能与人体摄入的其他食物、药品、农药残留中的仲胺反应,形成致癌物——亚硝胺。同时,是否致癌还要看剂量有多大。实验表明,隔夜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略有增加,但含量有限,对人体健康没有实质性影响。
方便面
三、方便面
关于方便面危害的各种传言从未停止:据说方便面含有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吃多了会变成“木乃伊”;方便面的壁上有一层蜡,食用后会在人体内积累,导致癌症等。虽然方便面不是健康食品,但关于它“危害”的传言并不靠谱。方便面中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是常规食品添加剂,其安全性已经过科学评估。只要合法使用,就不会影响人体健康。至于担心方便面碗里有石蜡,也是空穴来风。现在方便面生产用的纸杯其实都是聚乙烯涂层纸杯,可以承受方便面的温度,防水效果非常好,而涂蜡的杯子早就被淘汰了。消费者需要明白,是否吃到营养的食物,主要取决于食物是否多样化。单吃方便面营养不均衡,但不会致癌。
四、豆浆
传言豆制品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可能导致女性乳腺癌。事实上,豆制品中的植物雌激素并不等于人体雌激素。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主要是大豆异黄酮,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当体内雌激素较低时,可以弥补不足,可以防治一些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等。雌激素高的时候可以抑制雌激素,预防乳腺癌。所以没必要担心喝豆浆会导致乳腺癌。003010建议每天吃30 ~ 50g大豆,相当于喝800 ~ 1200ml豆浆。
五个、可乐
可乐致癌的说法最早来自美国消费者保护组织CSPI发布的公告。据称,可乐中的焦糖色素含有4-甲基咪唑,这种物质可能致癌。其实焦糖色素是一种合成色素,生产过程中确实会产生副产物——4-甲基咪唑。焦糖色素安全性的科学研究相当充分,在美国和欧盟等国家被视为非常安全的食用色素。至于它的副产物4-甲基咪唑,经过FDA的评估,美国不认为这种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只有当一个人每天喝1000罐以上的可乐,才会有致癌风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14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