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母乳喂养性黄疸如何诊断 母乳喂养性黄疸关键在于预防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3-4天会出现黄疸,这通常与新生儿对胆红素的吸收增加有关。母乳性黄疸发病较晚,不易消退,但宝宝能吃能睡,精神状态良好,肝功能正常,无其他全身症状。母乳性黄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诊断:黄疸的程度、哺乳情况、哺乳量。

母乳性黄疸的诊断

1.母乳性黄疸类似生理性黄疸,容易混淆。宝宝出生2~3天,会有明显的黄染现象,容易引起刺激、昏迷、体重减轻等。

2.临床综合评估护理状况、新生儿筛查、体重增减、排尿次数、精神状态。

3.检查婴儿的血清胆红素和肝功能。

如何预防母乳性黄疸

1.孕期注意饮食健康,保证饮食卫生,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乱用药。

2.母乳喂养新生儿应提前,鼓励新生儿母乳喂养,并适当增加次数,以增加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强免疫力。

3.喂养新生儿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减少黄疸的发生。

4、注意宝宝的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冒、感染等。并有效防止黄疸恶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倪新海博贺博士。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的依据。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请及时咨询博贺医生在线医生。有很多专科权威医生帮你,分享王晨。

5.宝宝出生后,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皮肤黄疸情况,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16076.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养生小能手 养生小能手
上一篇 2023年04月01日 19:01
下一篇 2022年11月05日 07:32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1811719999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joyckiss@qq.com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