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满足全社会的无障碍需求(人民时评)

从保证特定群体的需求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无障碍需求,体现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的进步。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社会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不久前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进一步拓展了无障碍环境的内涵,引起社会关注。

草案在2012年颁布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基础上,完善了相关标准和要求:将无障碍设施建设强制性标准引入法律;将广场、绿地、公园、室外停车场等缺乏构筑物的开放场所纳入建设范围;鼓励食品、药品等商品采用盲文、大字和拼音说明包装.这是我国首次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专门法律,必将对提高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权益保障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迅速。马路上的坡道随处可见,地铁站的无障碍厕所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配有手语主播.无障碍设施和服务不断融入日常生活。但也应看到,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总体水平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不匹配,需要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一方面要提高建设质量和保障水平,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要扩大社会服务范围,充分考虑社会全体成员的无障碍需求。

事实上,有无障碍需求的社会成员并不局限于特定群体。伤者可能有暂时的无障碍需求,身体机能下降的老人可能有长期的无障碍需求,提重物推婴儿车的成年人也可能有情境性的无障碍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由于各种情况行动不便,导致对轮椅的使用有短期需求。比如今年5月,哈尔滨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共享轮椅工程,确定113个小区,配置安装扫码共享轮椅,残疾人、老年人、有需要的人可以就近免费使用。草案在保障残疾人、老年人无障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无障碍需求的社会成员”的概念,并在附则中单独设立条款予以明确,以便在实践中准确把握无障碍环境的受益者。

从保障特定群体的需求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无障碍需求,体现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的进步,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公共服务、交通、医疗卫生场景中,无障碍服务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相关部门提供的公共热线、紧急呼叫、应急避难场所等服务也需要提高无障碍服务能力。

无障碍环境建设应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但也应突出重点群体,尤其是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伤病员和负重者。从他们的体验出发,注重细节设计,可以提高无障碍设施和服务的人性化和便捷性,避免安全隐患。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之前,北京市民杜鹏曾多次体验奥运场馆、医院、酒店等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并提出修改建议。鼓励巴的审判经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17856.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养生小能手 养生小能手
上一篇 2023年04月01日 19:01
下一篇 2022年11月10日 09:01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1811719999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joyckiss@qq.com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