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有所扶,兜牢民生底线

  教育
  为了让听障人士更好融入社会,福建省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开设了多项全日制职业培训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图为听障学生在上陶艺课。
  新华社记者 周 义摄

  就业
  江苏省南京市爱德面包坊内一名心智障碍店员在整理糕点。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不少心智障碍人士获得培训和就业机会,更好地接触社会、融入社会。
  新华社记者 李 博摄

  扶弱济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实现弱有所扶,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制度;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民生举措,将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

  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46.8亿元,比上年增加70.6亿元;待遇水平稳步提升,2022年城市低保标准升至每人每月734元、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554元;救助帮扶更加及时,2020年以来,各地累计发放物价补贴约37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7.3亿人次……一串串数字,见证了保障困难群众的民生温度。  

  (本报记者  李心萍)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9日 15 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196280.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养生小能手 养生小能手
上一篇 2023年05月09日 09:30
下一篇 2023年05月09日 10:0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1811719999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joyckiss@qq.com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