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阳县城关镇退休教师马兰芳(中)在杜康社区教居民画画。
杜康社区供图
你能在5分钟内做什么?在全国很多城市,居民从家步行15分钟内就可以享受到活动中心、诊所、药店、健身中心、市场、公园、养老院等场所提供的服务。
这种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步行15分钟左右为服务半径,以满足居民日常需求和品质消费为目标的“城市一刻钟便捷生活圈”,不仅畅通了城市经济的“微循环”,也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改善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多措并举惠民生暖人心,着力解决群众燃眉之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在许多城市,“15小时便捷生活圈”正在成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
如何进一步提升“15小时便捷生活圈”的便捷化、标准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未来如何更好地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记者采访了一些街道和社区。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在家里完成的”
“现在出门不到5分钟就能买好菜,价格比超市还便宜。”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街道湖北社区居民周颖退休后经常光顾她家门前的社区便民服务综合中心。周颖说,这里不仅有新鲜便宜的蔬菜,还有可以给汽车充电的自行车棚、快件室、可以修鞋补衣的裁缝室。“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家做,很方便。”
在社区便民服务综合中心建成之前,这里还是闲置的自行车棚。因为小区建成时间较长,很多商业配套不足,现有的一些资源闲置。
呼家楼街道工委办公室经过两次召开居民委员会征求建议和意见,提出建设社区便民服务综合中心,明确了“要素集约、布局合理、服务优质”的转型目标和“互联网品牌业主社区服务”的建设思路。
湖北社区闲置车棚成为社区便民服务综合中心改造试点项目之一。据湖北社区工作站站长孙丽介绍,该中心规划了维修区、自行车智能停车区、裁缝间、蔬果区、代收配送间、智能快递柜等。并引入了国安社区、邮政便民等服务商,从而实现了“健康衣食住行”的项目配置,有效满足了居民的居住需求。街道和社区定期组织党员、医生、教师等。开展“社区特色服务征集”、“社区服务日”等活动,为居民提供讲座、义诊、亲子课程等服务。
湖北社区的做法,是中国近期着力打造“15小时便捷生活圈”的一个缩影。2021年5月,商务部、住建部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全国条件成熟的城市开展便利生活圈试点。2021年10月和今年8月,先后确定了30个试点地区和50个试点地区。目前,两批80个试点地区共推进1106个便民生活圈建设,涉及商业网点21.29万个,覆盖社区2000多个,带动就业约180万人,服务社区居民2300多万人。
便捷生活圈的建设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上海,去年新改建早餐门店2577家,25个智慧菜场建设初见成效。在福建省厦门市,便利店不仅没有增加,40%的便利店24小时营业。一些商店还提供多维度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一项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微民生微服务。打造全年龄友好的便捷生活圈,正在成为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新趋势。”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晓庄说。
“坚持以人为本规划社区生活圈”
"水从城市流出,人们在花园里游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开都河东岸,68岁的居民白和他的邻居喜欢在家门口的百信休闲公园跳舞和散步。
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的白还记得,公园建成前,这里是棚户区,房子破旧,下雨时到处都是水。经过改造,这个公园成为开都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一部分,路灯明亮,绿树成荫。“很多来博斯腾湖的游客都喜欢在这里打卡”。
“为了让居民在步行十分钟内就能享受到碧水绿地的美景,博湖县近年来在博湖大地实施了全域旅游的蓝图。"博湖县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局局长王志祥说,通过科学规划建设的开都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将博湖县城与博斯腾湖景区连接起来,还建设了景观带、滨河休闲区、文化体验区、滨河娱乐区、滨水花场、综合服务区等功能区。整个博湖正在成为一个宜居、旅游、工业的生态公园。
社区生活圈衔接了“家”和“城市”,进行科学规划非常重要。近年来,各地在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过程中,纷纷在规划下功夫。例如,四川成都关于加快发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传统特色小店开设和改造提质;陕西西安出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创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体育、公共绿地、交通市政……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近年来编制了首都10余个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参与制定了历次版本的《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保障了首都社区生活圈的高质量与可持续规划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规划社区生活圈,立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通过优化供给结构和强化资源配置来拓展服务范围、强化服务能力,实现社区生活圈品质提升。”该院详细规划所副所长徐碧颖平时还担任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街道的责任规划师。“街乡社区怎么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如何改造提升,我们都要对居民和参与市场主体进行广泛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盼,才能收获令大家满意的社区空间。”
徐碧颖认为,一个优质的社区生活圈应当具备3个特征:一是全龄友好。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差异化生活要求和心理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社区服务。特别是建设儿童友好型和老年友好型社区,对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意义重大。二是全时便捷。基于对社区居民时空行为的分析,优化设施布局,提供更加复合便利的城市服务。三是全民共创。注重社群培育与社区营造,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切实拓展共同商议、共同决策的事务类型与深度,鼓励居民以主人公意识建设宜居社区。
“把各类社会主体、居民的参与热情调动起来”
“这饭菜还热乎着呢,辛苦你们给送来。”在河南省汝阳县城关镇杜康社区,独居老人李阿姨向前来送饭的“康管家”志愿服务队员连声道谢。
杜康社区老年人较多,对于一些腿脚不方便、年纪较高的老年人来说,用餐成了一个问题。经过调研,杜康社区决定引进社会企业开办社区老年餐厅、推出平价饭菜,还成立“康管家”志愿服务队,义务为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
“打造便民服务圈,不仅要完善各项便民服务设施,还要把各类社会主体、居民的参与热情调动起来。”杜康社区党支部书记董可旭介绍,社区创办了“康管家”服务站,成立淘气宝、洁与捷等7支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代购配送、家电维修、清洁保洁、邻里纠纷调解、少儿托管、老人送餐等志愿服务;还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乐养居”老年照料中心,通过自愿报名、社会招募等方式打造教师队伍,为居民提供书法、绘画、舞蹈等公益培训。
随着各地便民生活圈建设步入新阶段,互联网赋能和实体商业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极大满足了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在京东到家平台,居民在手机上“逛”实体超市“云店铺”,选择商品完成支付后,配送服务商很快把商品配送上门。“目前入驻平台的全品类零售门店已超18万家,提供的‘手机下单、1小时送达’服务覆盖超过1800个县(区、市)。”京东到家平台相关负责人说。
对于未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李晓壮建议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微民生微改革、形成微政策;加快制定社区生活圈规划指南,推进政策集成、功能集成、服务集成;适应城市服务设施发展和数字化趋势需要,依人、物、地、产、景要素,因地制宜、分类规划,满足不同年龄群体个性化、品质化需求。
优质的社区生活圈与多样的功能、便捷的交通出行以及多元的服务供给等密不可分,这是国内外的基本共识。比如法国巴黎近年来提出“一刻钟城市”目标,确保居民能以步行或自行车的方式在离家15分钟内实现购物、休闲、学习、就医与工作等多样性的生活需求。
徐碧颖建议,充分发挥“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的社区生活圈建设新模式,有效提升空间资源利用水平,增强社区服务供给能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20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