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会通过日常接触或任何传染途径传播,它属于代谢性疾病,主要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预防和控制需从饮食管理、运动干预及药物调节入手。
1. 糖尿病不具备传染性
糖尿病分为1型、2型和妊娠糖尿病,均非由病原体引起。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有关,2型糖尿病主要源于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妊娠糖尿病则由孕期激素变化导致。这些发病机制均不涉及病毒、细菌等传染源,不会通过血液、唾液或性行为传播。
2. 遗传因素占重要地位
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时,后代患病风险显著增加。1型糖尿病具有HLA基因易感性,2型糖尿病涉及多个基因位点变异。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儿童可进行基因筛查。
3. 环境诱发的关键因素
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导致肥胖是主要诱因。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反式脂肪酸会加速胰岛素抵抗。每日添加糖摄入应控制在25克以下,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4. 病理发展进程
从胰岛素抵抗到β细胞功能衰竭通常经历5-10年。前期可能出现黑棘皮病、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确诊需满足空腹血糖≥7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动态血糖监测能发现隐性高血糖。
5. 综合管理方案
药物治疗包括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格列美脲促进胰岛素分泌、SGLT-2抑制剂增加糖排泄。饮食建议选择低GI食物如燕麦、藜麦,搭配清蒸鱼和绿叶蔬菜。运动推荐八段锦、骑自行车等有氧与抗阻训练结合。
糖尿病防控需要终身管理,建立血糖监测习惯至关重要。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早期发现并发症。保持BMI在18.5-23.9之间能降低60%发病风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2047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