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在上海一家泡泡玛特门店,展柜上的玩偶吸引消费者驻足拍摄。 |
从巴掌大的马面裙,到绣有精致花纹的小旗袍;从最新潮流风格,到非遗款式……眼下,伴随潮流玩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作为玩偶衍生品类的“娃衣”,正成为“养娃”标配。
“娃衣”,就是专门为玩偶设计制作的衣服。儿时,不少人为芭比娃娃搭配衣服获得乐趣,如今,娃衣不仅在年轻消费者中走红,更吸引了大量亲子家庭、公司白领等消费群体。
“我一开始是给孩子买玩偶,后来发现给Labubu搭配衣服很好玩,就自己买起了娃衣,还经常拍照分享给朋友。”上海白领方佳昱说,最近,她一次性购买了三套Labubu娃衣,每套价格都超过150元。她身边还有不少30至40岁的全职妈妈,都是忠实的娃衣爱好者。
今年31岁的苏菲也常常购买娃衣,她手里的9个Labubu玩偶,每个都有一两套专属的精致小衣服。“我有十几套娃衣,都是从网上买的,到手之后,我还会自己动手改造娃衣的配套小饰品。比如,运动款的娃衣,我会再配一个小小的玩具球拍;优雅款的娃衣,我会在衣服上别一颗小胸针。这些小搭配很有意思,看到最终成品也很有成就感。”
别看小小一件娃衣,背后却有庞大的市场。在某电商平台上,输入关键词“娃衣”,跳出的商品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不少陈列靠前的店铺,月销量均在千件以上。一家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2024年,娃衣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17.08%,今年5月,娃衣销量更是明显增长,单月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以前一件Labubu娃衣普遍卖二三十元,现在定制款能卖到200多元,销量还很可观。”某社交平台博主“7哥”经常设计、制作娃衣并在线上销售,她的产品中,Labubu的财神装扮和西游记角色服装最为畅销,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在浙江桐乡,一家娃衣工厂的订单今年如雪片般涌来。该工厂负责人介绍,5月起,工厂每天都在加量出样生产,这些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多地,还卖向了海外市场。
娃衣何以受欢迎?“情绪价值”是不少受访者提到的关键词。来自北京的全职妈妈赵女士说,每天忙完手里的活儿,给娃娃换换衣服,发个朋友圈,再跟“娃友”们聊聊打扮娃娃的心得,是一种很好的情绪放松。
“娃衣经济具有较强的公共交往意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潘霁认为,有的娃衣消费者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展示玩偶不同的个性化装扮,交换娃衣制作、选购、搭配的经验;有的消费者带着“娃娃”去旅行,并在社交媒体分享,通过娃衣消费参与社会交往。“娃衣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较强的情绪价值,对不少消费者来说,给玩偶换装的过程十分解压,这给面临学习、工作压力的青年群体提供了自我表达、个性创造和情感陪伴的机会。”
伴随娃衣产品走热,商家也开始不断创新产品形态。
在某社交平台上,一些个人卖家推出学士服、洛丽塔等系列款式,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在“世界超市”浙江义乌,一些从事服装生产的企业最近开始做定制娃衣。“我们可以定做有高端刺绣、钉珠等工艺的娃衣,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做娃衣生意的同行中,很多都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做不同风格的娃衣,卖往日韩、北美等国家和地区。”该生产商说,现在,店里娃衣的上新速度基本做到了“日更”。一件娃衣做出诸多花样,足以证明相关产业在设计、生产制造和供应链方面的竞争力。
在潘霁看来,娃衣走热也是国潮文化更好“走出去”的契机。“不少商家将非遗面料、国风元素融入娃衣设计,在海外市场获得关注。从娃衣出发,这些‘走出去’的国潮元素可以辐射到纺织刺绣、饰品用具等更多领域的文化品牌传播。在玩偶与国潮的碰撞中,借助玩偶尤其是IP文化的全球属性和圈层热度,来提升国潮在青年群体中的吸引力、影响力。”潘霁说。
眼下,全球潮玩市场仍在高速发展。数据显示,全球潮玩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0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18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520亿美元。伴随潮玩产业继续壮大,娃衣经济有望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2050288.html

微信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