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京、内蒙古、合肥、安徽、河北石家庄、河南许昌等地相继发现核酸检测机构违法违规问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和群众强烈不满。在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彦洪指出,将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对虚假检测报告的严重违规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感染的“金标准”。核酸结果的准确检测是实施精准防控的科学基础,是疫情防控过程中最直接、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近两年来,核酸检测机构违法违规问题时有曝光,部分采样人员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一些检测机构超能力承揽业务,不顾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将“十混一”稀释为“二十混一”、“三十混一”进行监测;有的甚至检测出阳性结果故意不报。这些核酸检测乱象增加了疫情防控难度,给相关地区造成巨大损失,必须严肃处理。
规范核酸检测,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是实施科学准确防控的基本前提。对于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故意造假牟利的责任人,必须以重典治乱、猛药治营养不良的决心,依法依规严惩。同时,要做好事前和事中监管,以更加严格的机制规范核酸检测机构的准入和运作,避免资质参差不齐、超能力承揽业务等问题,从制度层面保证核酸检测的质量控制水平。
规范核酸检测,重在日常监管。有效监管大规模抽样检测行为,检验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不妨效仿预防接种的监管模式,加大飞行检查力度,加强对核酸检测机构的随机抽样检查,同时设置高额奖励,鼓励检测机构内部工作人员充当“举报者”,有效监督检测机构的违法行为,形成各方参与的全流程、全链条监管机制。
此外,也有人担心核酸采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风险,这些担忧需要引起重视,科学应对。每一个细节,比如检测点的环境条件,排队人员的间隔距离和秩序维护,采样时的手消毒,都要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范围。居民在家中进行抗原检测时也要认真学习自我采集操作规范,切实做好个人信息扫码录入、拧紧采样管等各方面工作。确保取样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核酸检测是为了阻断疫情的传播,也是通过对一些不需要外出的人群实施核酸免检政策,优化疫情防控政策,使疫情防控更加精准的必要措施。近日,北京、太原、山西、广州、广东、郑州、河南等地多个区调整了核酸检测的要求。没有社交活动的人群,比如长期呆在家里的老人,日常上网课的学生,如果不需要外出,可以不参加核酸检测,减少人群聚集和感染的风险。只有分类、细化标准、加强监管,才能使核酸检测更加规范,疫情防控更加准确有效。
作者:袁谷
003010(2022年12月04日07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26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