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防疫策略调整是否比其他国家要晚?国家卫健委释疑

人民网北京12月7日电(记者孙红丽)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举行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会上有记者提问“中国防疫策略调整晚于其他国家”的说法是否准确?这种防疫措施的调整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对此,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防控措施和策略的调整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病毒的特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疾病谱的状况、疫情的形势和趋势、人群的抵抗力、卫生系统的防治能力以及国内外的疫情情况等。防控策略和措施还受到防控理念、防控优先目标的确立等因素的影响。

梁万年指出,在国际上,一些国家之所以放松防控措施,是因为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的几波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已经获得了天然免疫力,一些国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死亡等代价。其次,疫苗接种覆盖率,尤其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种覆盖率已经达到很高的比例;第三,新突变株的致病性逐渐减弱,具有良好的医疗救治能力。“但是,绝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完全放开,只是防控的重点发生了变化。比如重点主要是防止医疗资源跑路,其策略和措施的调整也是有顺序的,不是一步到位的。”

梁万年强调,中国一直密切关注病毒和疾病的变化,在防控的同时加强能力建设,调整和研究调整防控策略的条件,根据时间和情况不断优化防控策略和措施,寻找最佳的防控方案。

梁万年进一步指出,做好准备和提高应对能力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多,慢性病和基础疾病患者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千人口医生数、床位数、ICU床位数等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此外,疫苗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和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覆盖率并不理想,药品和防控物资的储备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正是基于我国国情,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积极加快药物研发、疫苗接种、能力培训、物资储备等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显著提高了抗击疫情的能力和系统的抗灾能力,为我国进一步优化调整战略和措施创造了条件,为最终战胜疫情奠定了基础。”梁万年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26664.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养生小能手 养生小能手
上一篇 2023年04月01日 19:01
下一篇 2022年12月07日 17:3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1811719999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joyckiss@qq.com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