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规模疫苗接种和新冠肺炎突变,病毒的传播有所增加,但其致病性有所减弱,对人群的整体健康风险趋于缓解。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12月7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李斌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同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小组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十项措施。围绕这些优化措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当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
病毒致病性减弱,“新国十条”是主动优化。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指出,目前,新冠肺炎变异毒株的致病性和毒力明显减弱,全国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公众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明显提高,这些都为政策调整提供了条件。
“坚持小步快走、不停步,积极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重要经验。”梁万年表示,这种调整“是主动优化,而不是被动优化”。第十条优化措施是根据目前我国主要流行新冠肺炎毒株的特征和流行特点,通过对疫情的研判和对现行防控措施有效性的评估等方式制定的。综合考虑后。
“三年来,我们不断调整优化防控措施。每一次优化都非常慎重。是在以往防治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每一次优化都强调更加科学和精准,重点关注病毒特征、国际国内疫情以及国内外防控策略的变化,根据时间和情况做出调整;每一次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更好地为老年人、婴幼儿等重点群体提供保障。”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疾控中心主任王贺胜说。
注重科学精准的防疫,并不是“完全开放预防”
“新国十条”对风险区域划定与管理、核酸检测、隔离方法、保障群众就医购药需求、老年人预防接种、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社会正常运行、疫情相关疾病安全保障、学校疫情防控等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要求。比如,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儿所、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不再查验健康码、旅行码;不再对跨区域流动人员进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检查,不再进行地面检查。
防疫政策更宽松,这是大家的直观感受。但有人疑惑,这是否意味着防疫政策“放开”了?
对此,梁万年强调:“这个优化不是完全开放的。”
李斌解释说,此次出台的十项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重点优化,主要是根据病毒和疫情特点,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优化第九版防控预案和二十项局部措施。另一个是强调精准,针对当前防控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第九版、第二十条执行不到位、不准确等问题,强调更加科学、准确。
“这十项措施就是要不断提高防控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在实施中,我们必须坚决纠正
他指出,目前,就新冠肺炎特征而言,该病毒更加“温和”,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比例已大幅下降。不过,“还是要继续做一些相关的准备。”梁万年强调:一是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对老年人;二是加强药品研发、生产和储存,满足患者用药需求;三是持续监控病毒变异;四是优化完善医疗救治方案和资源准备,如分级救治方案的相关政策和救治设备、物资、人力资源的准备等。五是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充实基层专业防治力量,加强居民健康监测和管理;六是加强重点场所和人群保护,加强医院、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中小学等重点机构人员密集场所管理,加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保护;第七,促进个人健康意识。
“目前,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病毒的变异、重症和死亡,必须防范医疗资源的挤兑等问题。在这些方面,中国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些措施正在进一步加强。”他说。
“准备和提高应对能力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他说,中国一直密切关注病毒和疾病的变化,在防控的同时加强能力建设,调整和研究防控策略调整的条件,根据时间和情况不断优化防控策略和措施,寻找最佳的防控方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2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