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多主体参与志愿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量身定制的援助政策,确保弱势群体的基本生计;提供就业岗位,提高技能,长期帮助残疾人……各地不断优化政策措施,关爱老弱病残,让他们的生活更有保障、更温馨。
多主体参与
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冬日的一个清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南寨街道朝阳社区志愿者景李娟来到药店,熟练地向工作人员报出了药品的名称。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她拨通了电话。quot高阿姨,我& amp#039;我马上就到。你还需要什么?中午想吃卤菜?很好!& ampquot话音刚落,荆提着一个药袋,急匆匆向菜市场走去。
& ampquot高阿姨,这里& amp#039;这是你的药,还有一些老豆腐给你煮!& ampquot十分钟后,荆走进了高改兰& amp#039;的房子。高改兰已经80多岁了。因为她的孩子不在身边,家里经常冷清。最近,小静经常来照顾她和她妻子。最近老婆袁登珊因为脑梗卧病在床。静一进门,就拿起扫帚打扫卫生,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过了一会儿,荆李娟完成了她正在做的事情。得知高改兰又想孙子了,她和老人坐在一起,用手机视频通话。& ampquot我们的每一个志愿者& amp#039;手机里有老人孩子的联系方式。除了介绍老人的近况,还会督促他们经常回家。毕竟对于老人来说,没有人可以代替对子女的照顾。& ampquot荆李娟说道。
在朝阳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2000多人,占社区人口的1/3,其中空巢老人占绝大多数。如何照顾好这些老人的基本生活,一直是社区党支部书记郝思考的问题。
& ampquot每周我们社区干部都会上门三到五次,了解老人的需求。& ampquot郝介绍,每个老人都有一个& ampquot心连心卡片& ampquot有社区和志愿者的联系方式,并可以随时求助。在朝阳社区,许多员工主动向社区申请参加志愿服务,社区还推出了& ampquot分享孩子& ampquot。
& ampquot分享孩子& ampquot就是团结愿意服务的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像老人的子女一样,经常上门看望老人。& ampquot志愿者发挥特长,上门帮老人们理发、送饭、打扫卫生、陪老人们聊天。& ampquot郝介绍,目前,该项目共有108名志愿者。
最近,朝阳社区做了一个& ampquot爱情存折& ampquot对于每一位志愿者,其中记录了社区认证的每一位志愿者援助的内容和要点。& ampquot为了鼓励和促进志愿服务,太原正在探索志愿服务点、时间银行等制度。目前太原每个街道都有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志愿者队伍,覆盖了50%以上的社区。& ampquot太原市民政局党组成员、社区工作中心主任夏介绍。
2022年太原发布的《关于支持全市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各类老年人需求得到满足的良好局面。& ampquot目前太原的社区食堂等服务设施已经普及覆盖,让老人8元就能吃饱,15元就能吃好。下一步,将推出更多措施,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其他多样化需求。& ampquot童杰说。
帮助政策量身定制
保障脱贫群众的生活。
& ampquot永辉,你的第四季度行业奖到了,3987元!& ampquot家住江西省陇南市唐林乡水口村的肖永辉在自家的蘑菇种植大棚里忙得不可开交,村干部上门送礼包。
肖辉今年44岁。在他早年,他有一个妻子
回应肖永辉& amp#039;针对他的情况,村干部为他量身定制了帮扶政策:鼓励他种植食用菌和木耳,定期组织技术人员上门授课,并为他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信贷。肖辉没有& amp#039;也不承认失败。他不到6点就起床工作。#039;每天钟,他精力充沛。& ampquot现在我的香菇木耳种植规模超过300平米,商家直接买回家,非常紧俏!& ampquot
帮助贫困户的关键是增加收入。石楠主要在稳定就业和提高产业素质上下功夫,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引导建立就业援助工场,吸纳就业困难人员。
此外,我们将继续为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2022年以来,陇南市共资助549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受监控学生,约364万元。在贫困户和监测对象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3545户6832人。村里也帮助了肖永辉& amp#039;s家庭申请低保,申请患病儿童医疗救助。两个女儿享受寄宿生和非寄宿生每学期2000元的补助。& ampquot基本生活有保障,大病有保障,致富有门路。& ampquot肖辉重新燃起了她对生活的希望。
江西省脱贫人口众多,巩固脱贫成果任务繁重。截至2022年11月底,全省不稳定户1.2万户4.2万人。江西继续对口帮扶,确保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quot造血与免疫。quot能力。培育经营主体5.19万个、产业基地1.53万个;组织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省& amp#039;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140.9万人.
在保护其他弱势群体方面,江西省建立了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将371万低收入人群纳入常态化动态监测范围。2022年,通过主动发现机制,全省新增低保和特困人员18.18万人,实施临时救助18.1万人次;截至2022年11月底,全省已为12.28万城镇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安置和就业援助,就业援助专项活动累计服务17.89万人。
提供工作培训技能
p> 助残扶残立足长远“在渝馨家园有个工作机会,要不要试一下?”“我能行吗?”“来试试!”不久前,胡朝秀接到了重庆市南岸区残联的电话。
在此之前,因为肢体残疾,胡朝秀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她前往工作的南坪镇“渝馨家园”,是一个专门为残疾人搭建的服务平台。“在这里,可以做手工编织,做包子早点,赚取生活费,感觉生活充实了许多。”像这样的残疾人服务平台,南岸区一共有3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也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辅助性就业、法律维权等服务,让更多残疾人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南岸区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罗家玉介绍。
除了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之外,针对没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南岸区精准“兜底”,让残疾人的基本保障逐步提升。2022年以来,南岸区2930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到护理补贴,1972名困难残疾人享受到生活补贴,协助南岸区民政部门及时将1955户困难残疾人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如何让残疾人有无障碍的出行环境?南岸区给出的答案是“想在前头”。“这个路缘石做得离地面太高了,需要控制在一厘米以内,轮椅才能顺利从人行道滑到马路上来。”最近,作为无障碍环境设施监督员的彭海廷,经常摇着轮椅来到一处施工现场。
为了让残疾人出行不再受阻,南岸区残联和区住建委、城管等部门共同推动,在进行市政施工、老旧小区改造前,征求残疾人意见,进行协商。与区检察院创建无障碍设施公益诉讼监察机制,确保从施工之初保障无障碍设施满足残疾人的出行需求。
聚焦“数智赋能”,南岸区还尝试为残疾人提供数字化服务,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最近,王智勇打开电视,第一次“看”了一场电影。王智勇是一名视力残疾人,这么多年,只能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却无法想象电视画面,“现在,在智慧残联服务平台上,有专门针对盲人的解说员,我也能‘看’电视了!”不仅如此,信息服务平台上定期推送的针对残疾人的政策,让王智勇掌握了一手信息。
现在,作为一名盲人按摩师,王智勇每个月的收入足以支撑日常所需。“每年还有5000多元的盲人扶持资金,再加上残联定期举办的按摩培训课,手艺好了,收入也能提高不少。”王智勇说。
“接下来,我们还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助残扶残服务,加大对助残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个人和社会组织为残疾人福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罗家玉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6日 12 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29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