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胃溃疡、胆囊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逐渐成为常见病。近日,在第三届东方消化内镜学术会议上,国家消化健康综合指标体系3354 《中国消化健康指数(2022)》正式发布。该指数的发布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控有什么意义?如何提高我国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控能力?公众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认知还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地方?最近很多专家都做了详细的解读。
消化健康指数呈“东高西低”
据介绍,中国消化健康指数项目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和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发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博鳌县医学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县医院院长联盟协作平台项目联合主办。
为什么要制定消化健康指数?
李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国消化健康指数项目发起人之一。& ampquot由于消化系统疾病种类繁多,一直缺乏防控能力的评价标准,对危险因素的防控和治疗能力的提高缺乏科学依据。& ampquot李表示,消化健康指数的发布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控能力,有助于提高我国消化系统疾病的整体治疗水平。
& ampquot提出建立中国消化健康指数的倡议,希望建立一个科学、直观、可测量、可追溯、可变化的中国人群消化健康综合指数。& ampquot李表示,通过评估,发现了各地区消化健康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了我国消化诊疗服务的规范化和同质化,缩小了地区间和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消化诊疗质量差距,进而为提升消化领域整体防治水平提供了证据支持。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教授王介绍,该指数是根据国家现有数据库制定的,邀请了消化领域专家、公共卫生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卫生政策专家组成项目组。约100名专家参与了制定和完成。该指数聚焦4个维度,优选46个指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消化健康状况和防治措施进行评价。
根据该指数,中国消化健康指数最高的是浙江,为76.13(满分100),上海、北京、福建、江苏、天津分别排在第二至第六位。31个省份平均得分为49.89,14个省份高于全国消化健康指数平均水平,呈现东部地区得分高于西部地区的趋势。
& ampquot中国消化健康指数提供了中国消化系统健康的指标。& ampquot参与此项目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周麦庚表示,可以帮助寻找消化系统疾病防控的力量,进一步强化国民的消化健康防控意识,指导消化健康防控工作。
聚焦群众最关切的消化系统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上海和江苏的消化健康指数分别位于& ampquot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quot地区,在中国前五中占据三席。为什么该地区的消化健康指数得分较高?这对其他地区有什么意义?
& ampquot消化内镜是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多年来,消化内镜在& amp#039;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039;覆盖面广,其消化内镜诊疗的整体质量也较好。& ampquot王说,通过该指数可以看出,消化内镜普及率的提高和p
& ampquot该指数侧重于四个维度,即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的患病率和负担、危险因素暴露、危险因素防控和消化系统疾病临床治疗。& ampquot周耕表示,各地可以根据各个维度和指标的得分,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要减轻疾病负担,他们需要立足于预防和治疗,这也有利于落实三级预防的理念。一级预防,通过健康中国行动,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营造健康的环境,可以尽可能避免生病;至于二级预防,可以做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在三级预防方面,进一步加强医防一体化,提高临床诊疗规范化和质量控制,提高疾病治疗能力。
据介绍,该指数覆盖的十大疾病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五种消化系统肿瘤,肝硬化、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胰腺炎五种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作为许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也被纳入评价体系。
为什么会选择以上10种消化系统疾病?
& ampquot消化系统疾病种类复杂,涉及多个器官。在消化健康指数的制定上,很难全面覆盖所有疾病。& ampquot王介绍,考虑到老百姓最迫切的疾病治疗需求和目前的实际监测能力,项目组选取了老百姓感觉负担重、恢复差、可通过治疗改善的疾病作为主要疾病,确定了上述十种疾病进行监测。未来随着数据来源的扩大或疾病流行趋势的变化,指数涉及的疾病会不断调整。
以健康中国行动助力防控危险因素
消化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努力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提高居民健康水平?#039;消化健康?
& ampquot从发病原因来说,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消化道肿瘤,有很多危险因素。例如,如果你喜欢吃特别的
烫的食物,食管癌的发病风险会大大上升。”周脉耕介绍,制定消化指数指标时很难一一列举所有危险因素,项目组考虑到消化疾病危险因素的普遍性和数据的可及性,最终纳入了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生活方式3个维度共10个指标,分别为饮用水质量、幽门螺杆菌感染比例、乙肝丙肝每年发病比例、吸烟率、人均食盐摄入量、有害饮酒率、红肉摄入过量比例、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率、肥胖率、血脂异常患病率。“在这些指标中,有一些危险因素是和其他慢性病共有的,例如吸烟、盐摄入量超标、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肥胖等。”周脉耕介绍,在国家层面,针对危险因素的防控出台了许多措施——2007年,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2010年,启动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2019年,启动健康中国行动发展战略,尽管未提到消化系统疾病,但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以及健康环境促进行动都涉及上述危险因素的防控,传染病防控中还提到了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周脉耕表示,整体来看,国家层面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防控危险因素策略和措施,在健康中国行动的指引下,各地将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有助于人群消化健康水平以及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李兆申认为,指数的发布只是一个开始,对指数进行正确解读并推广应用,进而落实干预、提升国民消化健康水平是最终目的,未来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2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