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西医,中医疗法的副作用相当小,标本兼治,中医养肝深受患者欢迎。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患有脂肪肝,这是一种对身体有潜在影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诱发更严重的肝脏疾病。那么,中医疗法可以治疗脂肪肝吗?
丹参、川芎、决明子、山楂、泽泻等中药对脂肪肝有效,按中医证治原则组方可缓解症状。但是中药治疗脂肪肝效果不好,长期服用中药也有毒副作用。一般来说,西医认为脂肪储存过多就会发生脂肪肝。当脂肪储存量超过肝脏重量的10%~5%时,称为中度脂肪肝。当脂肪储存量超过肝脏重量的25%~50%时,称为重度脂肪肝。
中轻度脂肪肝是无症状的。慢性肝炎患者限制体力活动,其中21%可发展为脂肪肝。妊娠晚期的女性也会因为同样的原因引起急性脂肪肝。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25%。饮酒10年以上的患者,90%可发展为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中最常见的疾病。
中医认为脂肪肝属于积痰蕴结的范畴。舌质暗,有紫斑,瘀青,苔腻,约占65%。本病的病机以气滞血瘀、肝胆湿热为主。饮食不节、情志不佳、肝郁为诱因,气滞、肝络不通、脾失健运、浊邪清泄、气血痰瘀互结为基本病机。根据以上病机,脂肪肝可分为四类,其治疗方法如下:3360
1.湿热型——治疗以祛湿化浊,清热解毒为主。平腹散减。全药重点是:能理气,分湿热。主药为苍术10g、厚朴6g、陈皮10g、陈皮6g、车前子15g、荷叶20g、泽泻15g、甘草6g。
2.气滞型——治疗方法是疏肝解郁,行气和中。配方应该是柴胡疏肝散和自由散。特点:理气活血,强肝健脾,增柴胡,减枳壳。主药为柴胡10g、枳壳6g、白芍15g、甘草6g、当归10g、茯苓10g、白术10g、泽泻15g。
3.痰瘀型——方法是柔肝养血,去浊化瘀。加减华福汤、大黄蛰丸。特点:3360全方位疏通三焦,利胆降浊,化痰祛瘀。主药是青黛15克,海带10克,栀子15克,橘子6克,大黄10克,甘蔗15克,何首乌15克,姜黄6克。
聊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苏旭东博贺医生建议如需健康咨询,可咨询博贺医生在线医生。我们有专业的医生来回答你的问题,选择王嘉卉。
4、血瘀型——方法是疏肝养血,活血化瘀。膈下化瘀汤以加减为主。特点:全方位双调气血,养血破瘀,以降为主,降中升。主药为桃仁6克、女贞子6克、延胡索6克、五灵脂10克、丹参10克、香芹10克、决明子6克、山楂15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4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