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打开酒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服务和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所有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促进老年人的安全感,各地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有效措施:从建立家庭老人床,到优化居家老人服务,再到建立老人“一刻钟”服务圈.养老保障网织得越来越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过上了健康的晚年,享受着幸福的生活。本版今日将推出“促进全体老年人享受基本养老服务”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为老年人建造一张家庭床。
智能护理无忧设备
上午9点,家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稻香村街道的郑胜洲开始忙碌起来。打开电视,来到智能护理的床边,轻轻按下“back up”键,她的母亲吕秀莲随着床的上升慢慢坐起来。“老母亲年纪大了,不能到处走动,所以不能出门。她每天看电视解闷。”郑胜洲说,“与以前的木床相比,智能护理床的功能可以一键操作。现在老人起来侧卧都很方便。”
去年9月,合肥市蜀山区民政局出台《开展蜀山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试点方案》,明确在辖区内各镇、街道、蜀山经开区开展智慧养老试点。依托有资质的养老机构,向家庭延伸专业养老服务,提升居家养老智能化水平。
“本服务对象为在本区长期居住,年满60周岁,经评定为失能或部分失能的经济困难老年家庭。低保、低保等困难老年人家庭优先。同时需要征得老人家人同意,自愿申请。”崂山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王赢说,“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资金由财政全额保障,按照5000元/户的标准建设。”
智能护理床、自动感应灯、浴椅.在一张表格上,记者看到了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具体项目。“服务包括卫生间等场所的老化改造、智能家居设备安装、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和电子信息服务设备等。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王赢说。
“以前最大的问题是我妈的一日三餐。在木床上,我得一手扶住她,一手喂饭。如果我不注意,老人又会躺下。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好。”郑洲告诉记者,现在有了智能设备,床的升降角度可以随意控制,让你安心喂自己,妈妈吃得舒服。
在蜀山区智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覆盖了整面墙,实时显示着居家养老护理员的各类信息。
“高压159,低压97,血压水平:轻度……”屏幕上弹出一条信息。原来,郑胜洲在家里用智能血压计测量母亲的血压。完成后不到1分钟,数据就直接传到了服务引导中心的管理平台。“通过这个管理平台,我们可以实时监测老人的血压,老人的家属也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小程序掌握相关数据。如有异常,便于及时处理。”服务中心运营负责人张德健说。截至目前,蜀山区已为辖区内919户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进行了家庭物理环境改造和智能化产品设备安装,减轻了老年家庭成员的护理负担。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养老服务新内容的探索,mak
“小区在厕所里安装了全新的浴霸,现在可以在家洗温水澡了!”云南曲靖市麒麟区姜白石街道幸福社区的张宇老人说。
曲靖60岁以上老年人86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4.92%。为了更好地开展养老服务,今年1月实施《曲靖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提出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支撑、机构充分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曲靖市民政局养老服务与儿童福利科科长何亚春介绍,2021年,曲靖市投入99万元实施330户适合居家养老,主要服务于城乡低保对象中的特殊困难老人、失能老人和残疾人。“今年我们又投入270万元,实施900家敬老院,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暖心政策。”何亚春说。
在麒麟区建宁街道车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场以“吃什么”为主题的研讨会正在热闹地进行。
“综合大家的意见,下周的主食是我们当地的土豆焖饭,再加一个饺子。”研讨会的主持人是建宁弘康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陶妮,是车站社区引进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她告诉记者,每个月中心都会举办这样的美食研讨会,根据老人的口味定制菜谱,让老人吃得舒心。
“考虑到部分老人行动不便,我们免费送餐上门,提供下午和晚上两餐。现在有50多位老人稳定送餐。”陶妮介绍,除了提供上门送餐,中心还有专业人员提供日常生活、卫生护理、洗浴辅助等护理服务。
“上门服务对一些老年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一些老年人担心收费过高。”麒麟区民政局副局长刘表示,为了打消老人的后顾之忧,政府在将社会养老机构引入社区时,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降低企业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成本。
以建宁弘康养老服务中心引入车站社区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例。
,社区将办公楼的闲置空间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承租给企业,区民政局也在企业建设老年幸福餐桌时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补贴,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我们每餐的价格从6元到12元不等,都是两荤两素一汤,对特困供养老人和低保老人还有优惠。”陶妮说。除了满足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建宁街道还优先在老年人居住较多的小区里设置了“家门口”便民服务点,派工作人员每周固定时间上门驻点,替老人办理医保、低保等,并提供免费的体检和问诊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老人在家中安享幸福晚年。”曲靖市民政局副局长周成顺说。
强化监管保证质量
培训壮大护理队伍
窗明几净,清洁剂、抹布等各类工具摆在墙角。临近中午,在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吉柴社区67岁独居老人李秀玲家中,刚忙活完的养老服务公司工作人员贾桂芹给记者展示对比照,“你看,之前玻璃上都是雨点子,这是擦过的,干净多了。”
擦玻璃一度是李秀玲的头疼事,“自己干不来,请人舍不得。”长春市二道区60岁以上老年人超9万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如何做好居家养老服务,成了当地的一道必答题。
长春市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引入社会组织,为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特困供养老人、80周岁以上高龄空巢老人等10类人群发放服务券,每人每月200元。根据老人不同需求,将服务内容清单化,分为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精神关爱等30余项。
“做饭、打扫卫生、修下水管道,现在不用花一分钱,打个电话的事。”李秀玲边说,边熟练地接过贾桂芹手机,按下“满意”。为保证服务质量,2018年,长春市搭建线上养老服务监管平台。“活干完了,内容时长、前后对比、老人评价都要上传,审核通过,才给打钱呢。”贾桂芹麻利地收拾好工具,随手又抹了下地。
据了解,目前,像贾大姐一样年纪偏大的服务人员仍是主流。2021年起,吉林省开始举办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大赛、线上护理技能培训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尝试,吸引更多年轻、专业的护理者加入居家养老服务中。”吉林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于靖民说。
“做好居家养老服务,除了依托第三方机构,更要依靠社区力量。”于靖民说。2020年6月,吉林省建设居家老年人巡访关爱工作体系,壮大队伍,吸引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参与到巡视、探访中来;搭建平台,为需要探访的老人生成二维码,逐一建立档案。
在二道区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点开系统,随机查看一位老人的档案:年龄、身体情况、服务需求一应俱全。截至今年8月,吉林省共采集41.78万名老年人信息,累计开展巡访关爱56.18万次。
“下一步,除了拓展原有的服务范围,我们还将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失能高龄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等工作,更好回应居民对老有所养的期待。”吉林省民政厅负责同志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21日 13 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4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