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查有望发现胃癌的痕迹

再也不用害怕反复胃镜检查的痛苦了。在未来的血液检测中寻找肿瘤分子标志物,将有助于尽早发现胃癌的踪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朱正刚教授领衔的胃癌研究成果获得今天颁发的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是胃癌多发国家,胃癌患者占世界总数的40%以上。上海每年有6000多名胃癌患者。我国胃癌早期发现率仅为10%左右,影响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上海瑞金医院院长朱正刚教授领衔的分子标记物在胃癌发病机制和转化医学研究中的应用项目,深入研究了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最终筛选出10个胃癌血清诊断标记物,为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和分子靶向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朱正刚教授表示,中日韩是世界胃癌三大国,但与日韩相比,我国胃癌早期诊断率太低,主要原因是胃镜普及率不够。从1963年开始,日本政府出资在40岁以上人群中全面实施胃镜调查,使日本早期胃癌检出率达到60%以上。韩国也从2002年开始推广胃癌筛查,胃癌早期诊断率达到50%左右。但这种上门胃镜检查方式价格昂贵,只适用于人口少、城市化程度高的国家。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中国的农村,这种方法是无法实施的。因此,中国必须找到自己的调查方法。朱正刚教授说。什么是准确率高成本低的普查方法?用血清肿瘤标志物筛查确实是最方便最容易普及的。虽然肿瘤标志物可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理想,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朱正刚教授带领团队从分子水平上寻找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

据介绍,所选择的标志物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上远远优于传统的肿瘤标志物。以抗体芯片筛选的IPO-38蛋白为例,诊断灵敏度为57.4%。CEA、CA72-4和CA19-9这三种常用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不到30%,分别只有7.5%、28.4%和25.4%。同时,IPO-38的特异性达90%以上,在判断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实际上,三种传统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准确率只有33%,单一标志物IPO-38接近80%。

为此,朱正刚教授还透露,此次发现的0标志中,有8个已经申请了专利。未来,通过进一步的筛选,一些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将以试剂盒的形式推广。届时,只要进行血液检测,就可以发现胃癌的高危人群,然后及时胃镜追踪,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诊断率。同样,这些标志物也对术后复发和转移起到预警作用。此外,朱正刚教授还表示,该研究还阐明了胃癌相关标志物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为胃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分子靶向。目前,相关靶向治疗药物正在研发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倪新海博贺医生对因博贺医生内容转载或引用不当造成的任何民事纠纷、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概不负责。创造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44691.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养生小能手 养生小能手
上一篇 2023年04月01日 19:01
下一篇 2023年02月19日 18:32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1811719999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joyckiss@qq.com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