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潜伏期的症状 乙型肝炎的病情可以用脸色看

乙肝症状很多,但潜伏期很难发现。当病情恶化时,乙肝症状逐渐明显。全身乏力、精神差、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易疲劳、失眠等。都是乙肝感染的症状。这些症状不代表,所以忽略。

乙型肝炎的潜伏症状

1、全身表现

肝脏病变对应全身表现。乙肝患者易疲劳、体力不支、易疲劳、下肢及全身水肿、失眠、多梦等症状。这些症状是由于肝功能受损,肝脏炎症导致的消耗增加,以及被摄者因肝功能受损而无法充分代谢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2.胃肠道症状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分泌的胆汁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乙肝患者肝脏受损,胆汁分泌减少,食物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肝炎还可能引起肝窦血流障碍,导致胃充血水肿,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因此,乙肝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恶油脂、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3.肝棕榈

乙肝患者家族中有肝掌等症状,手掌表面变得充血、发红。此外,双手第二指关节掌面有明显压痛。

4.肝脏不适和疼痛

肝脏缺乏痛觉神经,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疼痛。但是肝脏表面有一层膜,叫做肝包膜,肝包膜里有痛觉神经。肝脏炎症肿大时,肝包膜紧张,痛觉神经受到刺激。部分患者右上腹及右侧肋骨有不适和疼痛。

5.偏见

它是肝脏中胆红素代谢的枢纽。病情严重时,由于胆汁红索的摄入、结合、分泌和排泄受阻,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后,胆红素从尿液中排出,使尿液颜色变深。是黄疸的第一个表现。但是,热出汗和饮水、药物不足等。也会引起尿液颜色的变化,所以一定要注意区别。当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持续增加时。会引起眼睛和皮肤的黄疸。由于胆汁酸排出受阻,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升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在皮肤上。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皮肤瘙痒。随着乙肝患者病情的恶化,发展到肝硬化时,脸色暗淡或无光,称为肝病脸。此外,乙肝患者皮肤有蜘蛛痣等症状。

乙肝的病情可以从脸上看出来。

乙肝患者不同阶段的面部情况如下:

1、脸变黄

发黄是乙肝常见症状之一,湿热相交,人患黄疸。这是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的一个简短记载。这个装逼说明乙肝患者的黄脸肿是黄疸引起的。

根据古代医书的记载,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阳是指黄色亮如橙,病程短,阴黄属热证、实证,暗黄色,病程长,属寒证、虚证。不同的黄色揭示了疾病的不同阶段,并采取不同的治疗规则。

乙肝患者面部发黄是肝功能受损,引起胆红素代谢紊乱。肝脏不能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此时间接胆红素进入血液形成间接胆红素值升高。乙肝患者皮肤变黄,巩膜变黄,尿液变黄。从未患过乙肝的人怕冷、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极度虚弱,眼睛和皮肤突然变黄,说明得了急性黄疸型乙肝,慢性乙肝患者出现黄疸说明病情加重,乙肝处于活动期,肝功能和转氨酶普遍异常,肝

人体产生的雌激素主要被肝脏灭活。肝功能长期不好,会导致体内雌激素堆积。雌激素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使皮肤像蜘蛛一样形成红色的血管痣。一些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的面部、颈部、肩部、上胸部和背部有毛细血管扩张,使这些区域变红。此外,部分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手掌、脚掌出现红斑、斑块,医学上称为肝掌,也是体内雌激素堆积的结果。乙肝患者皮肤颜色变红,说明肝功能长期严重受损。

3、肤色偏黑

肤色黑,尤其是面部和眼眶周围,是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肝功能严重损害的重要特征。

《金匮要略》张仲景将黄疸分为黄疸、谷黄、产妇产黄、酒精中毒黄、黑黄五型,将皮肤发黑的乙肝分为一型。黄疸通常表明病情严重。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面部肤色逐渐变暗,暗沉,弹性差,皮肤干燥粗糙,甚至出现古铜色的面容。晋代名医葛洪说,用:治黄疸,很多黄疸的人都死了。说明黄疸还是可以治疗的,但是如果出现黄疸,大部分都会死亡。有黄疸就足以说明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蒋天生博贺医生。如果您的网站或组织将从博贺博士获得的所有资源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除博贺博士提供的信息之外的其他资源的版权所有者。分享王鹏飞

当乙肝患者皮肤出现上述颜色变化时,要警惕病情的变化,尤其是脸色逐渐变暗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尽早诊断病情变化,积极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无药可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46583.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养生小能手 养生小能手
上一篇 2023年04月04日 10:02
下一篇 2023年02月26日 07:06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1811719999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joyckiss@qq.com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