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研究表明,房颤显著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在房颤门诊中,有的患者刚步入中年,但由于房颤并发脑梗塞,语言混乱,行动不便,不能工作,有的老年患者不积极正确治疗房颤,出现脑栓塞、偏瘫,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那么,一旦出现房颤,应该如何正确的认识和治疗呢?
首先要从概念上关注房颤。也就是说,房颤一定要积极治疗,不能听之任之。其次,请医生根据病情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房颤很少发生,偶尔一年一两次,持续时间短。短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颤是常见的。需要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倍他乐克)才能重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必要时电休克药物和电休克治疗无效,患者仍有房颤。此时应考虑用华法林等药物抗凝。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导管消融技术对于房颤频发、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前国内外临床结果表明,导管消融术对房颤患者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消融后恢复窦性心律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从而避免了长期服用华法林的危险、监测纠纷和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很可能根治房颤。
简而言之,房颤的治疗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房颤发生后,应尽量通过治疗使房地产颤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第二,如果窦性心律不能恢复,要采取抗凝治疗,防止栓塞并发症。所以,房颤并不可怕。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也能享受幸福的生活。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荣春红博贺医生。来源处所有标注为博贺博士的内容,版权归博贺博士所有。如需引用或转载,只需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即可。如果涉及大规模转载,请写信通知我们,获得授权和编辑王环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5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