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这样认为的,认为便秘的部位一般在大肠,病机在脾、肝。
103010说:“大肠的人,传道者,改变事物。”因此,粪便的排泄与大肠的功能密切相关。103010说:“小儿便秘,五脏六腑有热,所以骑在大肠上。”
小儿脾常虚。一方面,孩子天生不完整,不强壮,所以内脏功能弱。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正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对水谷香精的需求相对高于成年人。但是孩子脾气还是比较弱,所以出现了运化功能弱的现象。如果饮食调节不当,情绪发生变化,就容易导致脾胃虚弱,运化不畅,脾升胃降失调,浊阴不降,影响大肠气机,导致传导功能低下,渣滓滞留胃中而引起便秘。
肝能调理全身气机,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大肠的传导功能,从而帮助排便。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肝常盈,元气旺盛,气机升多降少,渣滓不易降,滞于肠内,故便秘病例多;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同时,还影响脾的运化,大肠气阻,失导,渣滓郁结,便秘。
按摩疗法
对于服药困难或不愿意服药的孩子,按摩也能达到很好的疗效。
脾虚患儿多为白净艳俗,倦怠乏力,大便难挣,大便溏薄,舌苔薄,指纹淡。宜益气养血,润肠通便。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健脾: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操作时,将指尖推至指根300次。能调理脾胃,加强脾胃运化功能。
2.推三关:位于前臂桡侧,太渊穴与曲池穴在一条直线上。操作时,自下而上推1003354500次。具有温里散寒、温补气血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神疲乏力、面色晦暗等各种虚证。
3.捏脊:从第一胸椎到尾椎,自下而上揉30次。能调理阴阳,调理气血,调和脏腑,疏通经络,可用于一切脾胃虚弱。
肝实的孩子表现为大便干结、大便硬、颗粒样、面赤热、口臭、口唇红、小便黄、胸胁胀满、食欲减退、腹胀、苔厚黄、手印紫。宜治气滞,清通。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清大肠:大肠穴位位于食指桡侧缘。操作从虎口推至指尖,100——300次。可用于治疗湿热、饮食、痰饮、气滞、腹痛等引起的便秘。
2.收回六腑:六腑位于前臂尺侧缘,神门穴与手肘在一条直线上。操作时中指指腹,从肘关节向掌根推100——500次。可清肠清热,滑肠止泻,用于阳明腑实证满、燥、坚。
3.补肾水:位于小指螺纹面。操作时,从小指根向小指尖推100次。具有补肾固本、清热利尿的功效。
4.肝火泄泻:找到雪海穴(双膝内侧),用拇指按摩40次左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