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是南方杨梅丰收的季节。只是瞥了一眼路边水果摊上鲜艳诱人的杨梅,就有一种边流口水边买的冲动。但是最近网上有个帖子声称吃杨梅配海鲜等同于吃砒霜,引起了杨梅爱好者的恐慌。
帖子称,杨梅中含有的维生素C会与海鲜中含有的砷发生反应,生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其实这种说法已经流行好几年了,说吃海鲜加富含维生素C的柠檬会产生砷导致中毒。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根据海产品中相关化合物的含量,仅10公斤海产品就可以含有1毫克砷。如果海鲜中的砷与维生素C完全反应,就要一次吃上百公斤海鲜,才能达到中毒量。同时要保证有足够的维生素C参与化学反应,也就是要同时吃大量含维生素C的水果。事实上,即使你吃了10公斤的海鲜,也不可能同时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与之反应。
其实这种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我们知道大部分水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如果传言属实,那么所有的水果和果汁都不能和海鲜一起吃。所以说“吃杨梅海鲜就像吃砒霜”是不对的。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杨梅。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一个关于杨梅的故事,习语“望梅止渴”源于曹操带兵的故事。我国杨梅品种繁多,有荸荠、定澳梅、东澳大杨梅、晚稻杨梅、大叶杨梅、小叶杨梅、西山梅等。浙江余姚盛产。
杨梅含有丰富的柠檬酸、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其中钙、磷、铁的含量比其他水果高10倍以上。据测定,每100克杨梅含蛋白质0.8克,维生素C 9毫克,钙14毫克,钾149毫克,铁1毫克,镁10毫克。
杨梅不仅是鲜食佳果,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因其味酸甜,性温,具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补肾利尿、消暑解暑的作用。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杨梅味甘酸,性温无毒。能解渴,调和五脏,清胃,除烦祛邪。”103010载:杨梅“主化痰、止呕、破泻、清食、解酒”。杨梅药用价值很高,其果、仁、叶、皮均可入药。现代医学发现,杨梅中的果酸不仅能开胃、生津、助消化、解暑,还能抑制糖向脂肪的转化,有助于减肥。水果中含有的黄酮类结构相似的黄酮类化合物和花青素具有抗氧化、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和血糖的作用,是三高人群的首选水果之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10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