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痒只能用指甲抓或“不求人”来止痒吗?秋冬天气干燥,物燥。很多人因为体内外缺水,会不自觉的觉得痒,脱皮。虽然抓挠的疼痛可以掩盖痒的感觉,但往往会留下血渍。中医建议在7个穴位进行针灸或按摩止痒,同时缓解内外皮肤的干渴,让“冬痒”不再找上你。
皮在痒!7穴位先解身体的渴
“冬天痒”和体内太干有很大关系。如果出现脾胃失调、肠液过少、口干、大便干燥、生气、咽干痒等症状。说明体液代谢失衡,水分和营养物质无法输送到皮肤组织。再加上外风邪气的影响,皮肤更容易出现干燥瘙痒的现象。
抓痒止痒容易导致伤口,增加感染几率。所以建议你可以按压脾经、肺经、大肠经的相应穴位,快速止痒,不伤皮肤。常见的穴位,包括三阴交、雪海、阴陵泉,可以养血活血,调节体液代谢;走肺经,可以缓解俞济穴、赤泽穴的上呼吸道干燥;走大肠经可以同时改善大便干燥、口干、胃火旺盛的曲池、合谷穴。
三阴交穴:位于脚踝内侧3英寸处,胫骨后部凹陷处。
血海穴:'s内踝的尖端在大腿骨的后边缘向上三英寸处。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的凹陷处和胫骨内侧髁的后下部。
鱼际穴:'s掌面,在第一掌指关节后面,在掌骨的红白转子间。
尺泽穴:轻微弯曲肘部,肘部和肱二头肌肌腱的径向边缘有横向条纹。
曲池穴:'s肘关节的外侧骨缘,肘关节弯曲90度,在肘关节横纹外侧顶端,靠近骨缘。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第二掌骨中点,将疮部按向食指骨侧。
平时按压这些穴位,还可以达到身体调理、身体保湿的保健效果,预防冬季瘙痒的发生。
喝水止冬季痒中医教你怎么喝
止痒需要先止渴,但除了按摩穴位,也有人主张多喝水。但是每个人需要的水量不一样,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多喝水,容易浮肿的人也不可能完全不喝水。此外,与饮水量相比,胃能否吸收和维持正常的体液代谢才是解渴的关键。
建议从事静态工作的人,每天的用水量(cc)乘以体重(kg)乘以30,比如50 kg,每天喝1500c.c的水;但对于从事动态、多汗工作的人,尿量减少,尿液变黄。这个时候要补充水分,尿液的颜色应该是淡黄色的,比如绿茶第一泡的清亮黄色,没有杂质,这是正常的。
喝水不能太短。不要等口渴了再大量倒水,以免脾胃随尿道出来后才被吸收。建议每小时喝150到200c.c的水,喝的时候慢慢来,可以帮助身体抓水。如果喝水后感到腹胀,人们可以在温水中加入少许盐,帮助水蒸气下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10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