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儿。几乎每个婴儿都不止一次腹泻。儿童保健专家提醒我们要特别预防腹泻,腹泻会导致婴儿脱水。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腹泻?主要有三点:
1、非感染因素
婴儿胃肠道不够成熟,酶活性低,但营养需求比较大,胃肠道负担重。
婴儿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
婴儿免疫功能不健全。血清大肠杆菌抗体效价从出生到2岁最低,之后逐渐升高。所以婴儿容易得大肠杆菌肠炎。母乳中大肠杆菌的抗体滴度高,特别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不容易生病。同理,婴儿轮状病毒抗体低,同群流行时,婴儿发病多。
婴儿体液分布与成人不同,细胞外液比例高,水代谢旺盛,调节功能差,容易引起体液和电解质的紊乱。婴儿容易患佝偻病、营养不良和消化功能障碍。此时肠道分泌IgA不足,腹泻后容易延迟。
2、感染因素
可分为消化道内感染和消化道外感染,以消化道内感染为主。
(1)消化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可随被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患儿消化道,因此在人工喂养中易发生。如果喂食用的器具或食物没有消毒或消毒不够,就有可能被感染。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其次是成人感染细菌(病毒)。如病房爆发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后,部分医护人员被感染,成为无症状的肠道细菌(病毒)携带者,可导致病原体传播。
(2)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器官组织感染也可引起腹泻,常见于中耳炎、咽炎、肺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腹泻或多或少都很严重,年龄越小越常见。腹泻一部分是肠外感染引起的消化功能障碍,一部分是肠内外同一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引起的。
(3)抗生素滥用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长期大量应用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广谱抗生素,以及各种头孢菌素,特别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合用时,可直接刺激肠道或刺激植物神经引起肠道蠕动,葡萄糖吸收减少,双糖活性降低,导致腹泻,更严重的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此时正常的肠道大肠杆菌消失或明显减少,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艰难梭菌或白色念珠菌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难以控制的肠炎。
3、消化功能紊乱
(1)饮食因素;
(2)对碳水化合物不耐受;
(3)食物过敏;
(4)药物影响;
(5)其他因素:如环境不洁、户外活动过少、生活规律突变、外界气候突变(中医称为“风、寒、暑、湿泻”)等。也容易引起婴儿腹泻。
孩子腹泻后喝点糖盐水
孩子感冒后经常拉肚子。腹泻时,身体不仅会流失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还会流失大量的电解质,如钠、钾、钙、镁等。如果丢失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发生电解质紊乱和酸碱中毒。
这个时候喝点糖和盐水。人体摄入的蔗糖、淀粉等物质,必须先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组织吸收利用。所以补充葡萄糖可以让人体的吸收利用更直接更快。有急性肠胃炎或腹泻病史的人,家里要准备一些葡萄糖粉和生理盐水。出现症状时,可口服糖盐水。具体配方:500毫升开水(一瓶1公斤
温馨提示:的孩子拉肚子时不能禁食。他们可以少量进餐,主要是流质和半流质的米汤和粥。一旦孩子出现尿量少、哭闹时眼泪少、腹泻后口干等脱水症状,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就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1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