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孙红丽)中消协近日发布消费领域“一老一少”投诉专题报告。其中,冒充医疗专家推销保健品、利用保险产品冒充银行存款、“预订养老床位”骗取老人钱财等老年人投诉被点名。
在老年人的投诉中,健康消费是一个热点。中消协提到,由于老年人各项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受到疾病困扰。因此,老年消费群体普遍更关注健康养生问题,这就给了一些无良商家可乘之机。
第一,冒充医学专家卖保健品。一些电话销售人员抓住老年人急着就医的心理,冒充医疗专家向患病的老年人推销“特效药”、“救命药”等“神药”。然而,所谓的“灵丹妙药”其实并没有治疗作用,只是一种普通的保健品。不仅骗了老人钱,还耽误了治疗时间;其次,夸大保健服务的效果,诱导老年人大量充值,打着“高科技”的旗号兜售“低质”产品,危害老年人。
“在老年人健康消费领域,夸大保健服务效果、冒充医疗专家、打‘科技牌’等各种虚假宣传、违规营销、套路欺诈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此,中消协提醒,老年消费者切记不要轻易相信各种保健品、科技产品、保健服务的宣传效果,切记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品,身体健康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购买相关产品和服务前,应与家人和孩子沟通,必要时征求医生意见。
此外,老年人的消费投诉热点还涉及休闲、理财、养老和日常生活。包括主要打着“低价游”、“免费游”的幌子向老年人推销商品,或者变相“强制”消费,难以兑现杨康旅游服务的夸大宣传承诺;将保险产品作为银行存款,销售保险产品未履行充分告知义务或者作引人误解的宣传;“预订养老床位”诈骗老人;利用互联网向老年人销售“三无”商品,部分商家在直播间低价销售“玉石”套路老年消费者,诱导“私下交易”设置消费陷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12727.html
微信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