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出现了一股“用室内甲醛检测试剂盒检测食用菌甲醛含量”的热潮。很多自媒体博主“走下舞台”,以视频的形式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发布。
在这些视频中,不少博主声称香菇、白玉菇、金针菇等食用菌中检出甲醛。很多观众看到都吓到了,怕吃了这些含有甲醛的食用菌会致癌。都扬言再也不吃食用菌了。
那么,使用室内甲醛检测试剂盒进行食品检测是否科学呢?市面上卖的食用菌含有甲醛吗?购买和食用相关食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今天就来说说这些吧。
非法添加的可能性很小。
甲醛是一种无色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根据产生的方式,甲醛可分为外源性甲醛和内源性甲醛。外源性甲醛是指通过非法手段添加到商品中的甲醛。一些无良商家为了经济利益最大化,使用甲醛作为防腐剂和漂白剂,延长食用菌的储存时间,防止腐烂。这些违法行为确实给人们的食品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
但如今,随着健康环保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这种现象已经基本消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103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现行规定,甲醛不得作为食品加工助剂用于生产经营。以任何方式在食品中添加甲醛都是违法的。同时,我国各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将对市场上销售的食用菌进行检测,严厉打击非法添加甲醛行为。
况且甲醛作为一种有特殊刺鼻气味的化合物,并不隐秘,普通消费者很容易发现。现在几乎没有商家愿意冒险以身试法,人为违规添加甲醛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在上面的视频中,从食用菌中检测出的甲醛,基本可以断定不属于外源性甲醛。
生物代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微量甲醛。
由于不是外源性甲醛,视频中食用菌中的甲醛只能是内源性甲醛。内源性甲醛是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目前,许多科学家发现食用蘑菇可以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微量的甲醛。例如,日本学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研究了蘑菇中的甲醛含量及其形成机理。所以最近很多博主检测出食用菌含有微量甲醛是很正常的。
既然内源性甲醛是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然存在于很多食物中,那么它们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正常情况下,食用菌产生的甲醛很少,而且在食用之前,人们会对其进行清洗。其中含有的甲醛易溶于水,容易被洗掉。
用试剂盒测定蘑菇中的甲醛含量,结果可能不准确。
以上视频中,很多博主使用室内甲醛检测试剂盒检测食用菌的甲醛含量,但这种检测方法存在检测漏洞。由于上述试剂盒专门用于检测室内等特定空间的甲醛含量,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空气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可能不准确。
目前检测食用菌中甲醛的方法主要有乙酰丙酮法和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这些检测方法需要添加特定的检测试剂,配合精密仪器才能完成检测。被各大科研院所和监管部门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
此外,“用室内甲醛检测试剂盒检测食用菌甲醛含量”的趋势出现后,市场监管部门立即跟进,进行了正规的甲醛检测,但未发现食用菌甲醛含量超标的现象。所以,消费者只要在正规渠道购买食用菌,就不需要太担心甲醛超标。
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你
那么,消费者在购买食用菌时,如何辨别是否添加了甲醛呢?
消费者购买时可以近距离闻一闻,仔细观察。如果食用菌有刺激性气味或颜色比正常食用菌白,可添加甲醛。
除此之外,如果消费者担心食用菌甲醛含量过高,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去除。
首先,可以多用水浸泡、清洗食用菌。甲醛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化合物。购买食用菌后,可以先用自来水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和化学农药,然后用清水浸泡10分钟。
其次,食用菌一定要煮熟。甲醛加热容易挥发,烹饪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甲醛都会挥发,所以只要食用菌熟了就不会有问题。(来源:科学辟谣平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2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