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支招:如何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近期,全国各地密集调整防控措施,部分城市进入公共场所不再需要出示核酸阴性证明或扫描位置码。但是,不堵不等于不堵。随着防控措施的优化,对个人防护的要求也在提高。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怎么准备药?有症状怎么办?那个老人呢?

有人迷茫,有人甚至恐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个人仍应坚持过去有效的防控措施,谨慎使用网上宣传但不常用的药物,鼓励家庭自带抗原试剂盒进行自我检测。

每天在家怎么准备药?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人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外出时戴口罩,回家时勤洗手。张伯礼院士表示,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仍然需要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防护等级在以上的口罩,尤其是在封闭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出门要洗手,手要消毒。同时触摸外面的公共场所,如商场窗帘、自动扶梯、电梯开关等。不要用手摸鼻子、嘴巴和眼睛。

目前,随着生活秩序的逐渐恢复,许多地方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忙景象。张伯礼院士建议,尽量少聚会,在人多的地方保持社交距离。人们在会议、电梯、超市等场所聚集时,社交距离应在1m以上。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然后将纸巾包好放入垃圾桶或用手肘遮挡。不要随地吐痰。

“在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每天出门回家,可以用冰盐水漱口,用棉签擦鼻涕。”张伯礼院士说。

目前药店很多感冒药都供不应求。张伯礼院士提醒,在药物配制方面,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有效药物(“三药”即金华清肝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及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三方”为清肺解毒汤、化湿解毒方、宣肺解毒方)已在防疫实践中总结筛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以在家里准备一些治疗感冒咳嗽的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中成药、普通感冒药、日常用药等。小心网上宣传但不常用的药物。

有感冒发烧症状怎么办?

冬天本身就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很多人担心一旦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张伯礼院士表示,如果住院医师发现自己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应尽早服用治疗感冒的中成药,第一次加倍剂量,多喝开水,多休息。以及临时自我隔离,尽量避免外出就医,降低感染或传播的风险。

「我们鼓励家庭自备抗原包,进行自我测试。在此期间,他们应该尽可能与家人隔离。如果自测结果为抗原阳性,应及时联系社区和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张伯礼院士建议,如果家里没有核酸抗原检测试剂盒,或者患者特别是老人或儿童持续高热并伴有频繁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味觉)减退、腹泻等。应及时联系社区和医院,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方案,如在家核酸,在社区买药,原则上送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如何保护老人小孩等重点人群?

目前,中国部分地区老年人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率仍然较低。此前,北京和重庆都有老人因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死亡的案例。

“对于65岁以上的老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除了日常保护,最有效的保护就是接种疫苗。”张伯礼提醒,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较弱,65岁以上人群完成基础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和保护效果相对低于18岁至59岁人群,且一旦感染,重症和危重症比例也较高。因此,对于没有接种过疫苗的老年人,如果没有绝对禁忌症,建议尽早主动接种疫苗。

对于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张伯礼建议,不仅是孩子自己,家长和监护人也要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3岁以上儿童应全程接种疫苗,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做好卫生,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家长和监护人要做好均衡营养的饮食,安排好作息,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保持孩子房间的整洁,适时打开门窗,保证足够的新风量,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

疫情防控政策要优化,民众自我保护意识要增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除了以上准备,还要保持心态平和,不焦虑不害怕,不听信谣言和虚假信息。

“当周围出现确诊病例、隔离等情况时,正确对待,

积极接纳,既来之,则安之。”张伯礼院士表示,不要轻信不明来源的信息,要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积极做好情绪平复工作,自我调适,如读书、写字、八段锦、太极拳等,保证身心的放松;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家长,也需注意不要将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保证孩子心理的健康状态。

“如果民众特别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密接和无症状感染者,的确无法通过自己排解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须及时向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寻求治疗。”张伯礼院士建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26745.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养生小能手 养生小能手
上一篇 2023年04月01日 19:01
下一篇 2022年12月08日 09:01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1811719999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joyckiss@qq.com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