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万人
据统计,从2000年到2021年,7400万人& amp#039;结核病的治疗以及对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挽救了美国人的生命。这也是由于新技术、新药和治疗方案的使用。
在过去的三年里,当所有人都在关注新冠肺炎疫情时,另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正在卷土重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结核病发病率下降趋势已经逆转。在多年年均下降2%后,2021年结核病发病率较2020年上升了3.6%,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为什么全球结核病防控停滞甚至逆转?为了控制好肺结核,还需要做些什么?最近,在& ampquot强化目标,推进国际社会对遏制结核病的承诺。quot在北京大学举行,相关专家讨论了《报告》的内容以及如何达到阻止结核病的目标。
全球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患者数量翻了一番。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又称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肺结核约占80%-85%。除了头发、牙齿和指甲,其他人体组织器官都可能被结核杆菌侵袭。结核病在全球主要死因中排名第13位,也是导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与抗生素耐药相关的重大致死性传染病。但目前绝大多数的肺结核患者都是可以治愈的,痊愈后也不会传染给他人。
003010预计,2021年,全球新增结核病患者1060万人,较2020年增长4.5%;耐利福平结核病新增病例45万例,较2020年增加3%;2021年,全球有160万人死于结核病,恢复到2017年的水平。这也是多年来结核病患者、耐药结核病患者和死亡人数首次全部增加。
为什么全球结核病防控停滞甚至逆转?在关于& amp的研讨会上。quot强化目标,推进国际社会对遏制结核病的承诺。quot世界卫生组织技术官员陈博士;#039;美国驻中国代表处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获得结核病诊断、治疗和结核病负担产生了影响。其中,一些常规结核病检测、治疗和诊断服务的可及性和可用性受到影响。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相关人员、资金和设备的持续投入也有所放缓。
《报告》显示,在全球层面,2019年至2020年结核病新诊断报告病例数下降18%。虽然2021年新诊断病例数从2020年的580万上升至640万,但仍远低于疫情前水平。预计2021年,未确诊或确诊后未向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报告的结核病患者有420万人。也就是说,结核病诊断报告的减少,说明没有得到诊断和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增加了。如果得不到治疗,肺结核死亡人数会增加;在没有诊断的情况下,这种疾病在社区中的传播率增加,结核病病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
根据联合国结核病高级别会议的2022年里程碑目标,2018年至2022年将治疗4000万结核病患者和150万耐多药和耐利福平结核病患者。陈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有2630万患者接受治疗,仅完成66%的目标;耐多药和耐利福平结核病患者治疗不到65万人,完成率仅为43%。R & ampampd资金不到全球每年20亿美元目标的一半,每年只有9亿美元。
积极筛查和预防治疗,创建无结核病社区
《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预计新增结核病患者78万人,较2020年下降7.4%。结核病发病率从2020年的59/10万下降到2021年的55/10万,但新增耐药结核病患者1.68万人。
& ampquot如果按照现有的传统模式进行结核病防控,中国实现终结结核病疫情的目标并不困难,可能要到2087年才能实现。& ampquot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赵艳林表示,要实现既定目标,迫切需要创新手段和综合政策。其中一个关键步骤是& ampquot向前移动大门& ampquot并采取积极的检测措施,对亚临床结核病人和新感染者给予早期干预。
有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暴露在有结核杆菌的环境中,约有30%的人会被感染。感染者中,约60%会处于潜伏感染状态。如果这个人有艾滋病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等。发病率每年会增加10%左右。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感染了结核杆菌,其一生的发病率为5%-10%。
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潜伏感染是指宿主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没有结核病的临床证据。为了减少和避免结核病在社区的传播,需要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如何才能做到主动筛查和预防治疗?这需要检测结核病。
人所密切接触的重点人群进行筛查。比如5岁以下儿童、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缺陷等人群一旦感染结核杆菌,更易发病。还需在新生入学、新职工入职体检等重点时段,进行结核病检查等,尽早发现亚临床期和新近感染者等。“这就减少了后续的社区传播。”赵雁林强调。现在,居民多数在社区里居住。中国疾控中心在2022年9月发布了《无结核社区行动方案(2022—2027年)》,拟通过设置无结核社区项目点,在项目点实施“三筛、两管、一动员”,即主动发现结核病患者,加强耐药结核病患者筛查、高危人群结核病感染检测,规范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治疗管理、推广预防性治疗管理,通过政府倡导及公众宣传在全社会动员等措施,实现项目点发病率于2025年、2027年分别下降50%、90%的目标。
无结核社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区常住人口结核病发病率低于10/10万。赵雁林说,从社会基本单位的社区开始,由点到线再到面,从创建无结核社区逐步到无结核区县,再到无结核城市、无结核省、无结核国家,“这是实现终结结核病目标的中国路径”。
新技术、药物、治疗方案不断涌现
据统计,2000—2021年,全球对结核病的治疗、对结核病和艾滋病双重感染者的治疗,共挽救了7400万人的生命。这也得益于新技术、新药物和治疗方案的使用。其中,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快速分子诊断技术,可使患者得到早期和准确诊断,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结核病诊断技术、计算机辅助识别数字胸部X线影像学筛查结核病、新型气溶胶捕获技术等结核病诊断检测技术不断涌现;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评估并推荐了三种基于新抗原的结核杆菌感染皮肤试验方法,其性能优于传统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截至2022年9月,有16种疫苗正进行临床试验,还有26种抗结核药物进入Ⅰ期、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其中2种已进入药物监管机构快速审批通道。
今年5月,我国结核病领域第一个1.1类创新药——舒达吡啶片已进入临床Ⅲ期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科研团队联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及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结核病联盟的科研团队,揭示了蛋白激酶IGF1R/IR抑制剂有治疗结核病的潜在功效,并证实了将针对ATP依赖酶的新药筛选引入结核病新疗法的可能等。
赵雁林表示,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需要主动发现并对高危人群给予预防性治疗,引入新的工具比如新药物、新疫苗、新诊断方法,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可及性等。单一的任何一项干预措施,都不能如期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人们需要用创新的手段,采取综合的措施。(记者 李 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27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