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周围人群脂肪肝检出率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不相信脂肪肝最多是一种亚健康状态,不是真正的疾病,不需要治疗。是脂肪肝还是治疗?
1.你对脂肪肝了解多少?
简而言之,脂肪肝就是肝细胞内脂肪异常堆积,主要是中性甘油三酯(gt;50%),其他脂肪成分、糖原含量、蛋白质和水分含量也相应增加,但磷脂/胆固醇酯比值有下降趋势。脂肪是自然界中可用于体内的有机物质。分为脂肪和类脂两种。脂肪是甘油三酯或甘油三酯,类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及其酯类。肝脏是脂质代谢的中心。它能合成和储存各种脂质,不仅能供给肝脏,还能供给全身。脂类在体内相对平衡,不断变化,受饮食、营养、激素、肝功能等调节。通常情况下,肝脏和脂肪组织之间存在甘油三酯的反复循环,肝脏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有限,但再酯化成甘油三酯的能力几乎没有上限。因此,肝脏甘油三酯的积累经常发生,导致脂肪肝。以前医学界认为脂肪肝是肝脏脂肪堆积过多的病理状态,不会引起肝炎和肝纤维化。然而,许多临床研究结果证明,脂肪肝是最常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肝病。
2.脂肪肝经历什么阶段?
脂肪性肝病是一种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的疾病,包括酒精性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逐渐老龄化,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肝病。中国也有望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其疫情越来越不容忽视。资料显示,西方国家普通成年人NAFLD患病率为20%~33%,肥胖患者单纯性脂肪肝患病率为60%~90%,亚洲国家略低,但呈现快速增长和低龄化趋势。二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中NAFLD的患病率为28%~55%。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得到有效控制,但脂肪肝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据数据报道,白领人群中检出脂肪肝的比例已经达到20%以上,且有逐渐降低老龄化的趋势。更严重的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二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无论是酒精性肝病还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根据疾病进展的不同病理阶段,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一般与脂肪肝的程度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轻、单纯性脂肪肝没有临床症状,很多患者是通过体检和其他疾病的肝脏影像学检查确诊脂肪肝的。或重度脂肪肝,尤其是病程长,并发脂肪性肝炎和进行性肝纤维化的患者,临床表现明显。与其他慢性肝病一样,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厌食、恶心、乏力、肝区疼痛、腹胀或右上腹,肝轻度或中度肿大,肝表面光滑,边缘圆,质地正常或稍硬,无明显压痛和压痛。
肝活检是诊断脂肪肝的标准,其分类和分期付款,但在临床上往往不可行。目前诊断主要依据生化指标和肝脏影像学(超声、CT、磁共振)。生化指标主要是血清转氨酶,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至今被视为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金标准。脂肪性肝炎通常伴有血清转氨酶升高,但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ALT也升高,所以生化指标与肝脂肪的变化程度几乎不一致。因此,影像诊断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和实用的临床诊断手段。目前国内外专家推荐影像学检测作为诊断脂肪肝的重要方法。当脂肪肝达到10%时,实时超声图像异常,当脂肪肝达到30%~50%以上时,超声可以正确诊断。腹部超声检查简单实用。
3.脂肪肝的危害有哪些?
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首先使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或酒精性肝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化,严重者发展为肝衰竭和肝细胞癌。在欧美国家,酗酒(男gt;80g/天,女性gt;40g/天)脂肪肝和肝硬化分别为5年和20年,但低于上述饮酒量和饮酒期限的患者也会发生肝硬化。慢性酒精中毒者约有57.7%发展为脂肪肝,20%~30%发展为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必须经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中间阶段才能发生肝硬化。研究表明,一些NASH患者可能在首次诊断后的10年内出现进行性肝病和肝病相关死亡。此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代谢紊乱相关事件也成为影响脂肪肝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21世纪全球关键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中国日益关键的慢性肝病问题。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现实要求临床医生将预防保健与医疗工作相结合。
4.面对脂肪肝我们应该怎么做?
培养健康行为3360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年龄,健康行为越基本,健康状况越好。基本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一日三餐正常,不吃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适度运动2-3次,睡眠适当(每晚7-8小时),不吸烟,保持适当体重,不喝酒,不酗酒,心理平衡和自我调节等。
均衡饮食,合理营养:预防脂代谢紊乱的饮食设计特点是热能低,即蒸、拌、煮的烹调方法中低脂肪、高蛋白。尽量选择高纤维素的优质蛋白原料,适量的高纤维素蛋白原料,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粗糖,低糖,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多种维生素,富含维生素B和C的肉类蔬菜和水果,一日三餐有时间限制。早餐很饱,中餐也很饱。
多零食(特别是甜食),不要吃晚饭等坏习惯,不要扰乱代谢功能,诱发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健身和增加运动:根据自己的情况,继续参加中等运动量的运动,保持一定。避免养成长时间坐着不动的习惯,在增加热量消耗的情况下,能坐着不躺着,能站着不坐着,能走着不站着,能快就不慢。坚持运动可以培养正常规律的生活习惯。
重视体检:定期体检,具体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肝超声波等,早期检测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相关疾病,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病情发展,预防疾病,早期治疗疾病。
但生活中人们对脂肪肝的认识还有很多误解,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实施。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杨柳博��禾医生博��禾医生所提供的文章资讯、软件资源、素材源码等内容均为第三方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博��禾医生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编著陈壮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3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