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它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中国人口日益老龄化。预计2020年和2050年50岁以上人口将分别达到4.69亿和5.71亿。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全球性流行病。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害是髋部骨折和脊柱骨折,其中髋部骨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0%和24%,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
有些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衰老过程的正常结果。的确,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的比例相当高。该病与年龄的增长密切相关,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病。那么,人老了会得骨质疏松吗?
答案是否定的,早在1994年,世卫组织就将骨质疏松定义为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因此,骨质疏松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是一种病理性骨病。既然是病,就有病人,也有健康对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轻时(20-40岁)骨密度峰值的达到和维持以及闭经后或老年时骨质流失的速度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据国外学者调查,生活在欧洲西北部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远高于地中海地区,白人患病率也高于黑人。同样是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女性远多于男性,可达男性的3倍。这主要是因为女性峰值骨量低于男性,与绝经后骨密度相关的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会患骨质疏松症。调查显示,50岁以上的女性和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30.8%和8.8%,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50岁以上的女性和男性没有骨质疏松。即使是高发的老年女性,国外研究表明,80岁以上女性的发病率为三分之二,也就是说80岁以上女性仍有三分之一没有骨质疏松。没有骨质疏松的老年女性,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很重要。好的骨骼与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适当的运动、健康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不喝碳酸饮料等)密切相关。).
所以一定要正确认识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早期预防很重要,预防比治疗更现实有效。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孩子开始,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骨峰,防止骨质流失。而男女在20岁到40岁左右达到最佳骨峰值,以前是储备期,之后是支出。峰高约80%由遗传因素决定,其余由环境因素决定。在环境因素中,富含钙的饮食和经常锻炼有利于骨峰的建立。所以从小就要注意饮食要富含钙,低盐,蛋白质适中。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定期运动,达到满意的骨峰值,以后骨质疏松的概率就会降低。
淮北市人民医院血液科盖灿博贺医生互联网的本质是自由和共享。博贺博士真诚希望每一份宝贵的正能量都能在互联网中自由传播,为大家排忧解难。编译西野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45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