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是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引起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内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那么,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发病原因
后纵韧带骨化的确切原因尚不明确,一般常规检查,如血常规、血清蛋白、血感等都在正常范围内。但在这些患者中,有12.6%患有糖尿病,隐性糖尿病的比例更高。糖代谢与韧带骨化倾向密切相关。同时,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东亚地区以稻米为主的民族中韧带骨化的发生率特别高。
由于韧带骨化患者常伴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或家族性低磷碘症,钙磷代谢异常可引起韧带骨化。血液化学检查通常正常,但钙摄入试验显示后纵韧带骨化患者肠腔内钙吸收有减少的趋势。
创伤因素与发病密切相关,后纵韧带与椎体后缘静脉丛的关系密切。外伤、椎间盘突出时,静脉容易接触血液,导致后纵韧带钙化、骨化。
此外,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有全身性增生倾向,除脊柱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外,常伴有前纵韧带、黄韧带骨化。因此,后纵韧带骨化可能是全身骨增生和韧带骨化的局部表现。
总的来说,这种病的病因还不清楚。虽然日本厚生省组织了多年的研究,但目前仍处于推测和理论阶段。
二。发病机理
1。根据椎间盘退变理论,日本学者铃木和四山认为椎间盘退变后发生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受力增大。在周围组织的退变和修复过程中,局部组织增生和钙盐沉积引起骨化。Hamada等学者认为后纵韧带持续性骨化的椎间盘退变较轻,而间歇性骨化的椎间盘退变较重。因此,他认为后纵韧带持续性骨化系统的系统性因素与椎间盘退变无关,后纵韧带间歇性骨化是椎间盘退变所致。
2。根据全身性骨质增生理论,许多学者发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中约23.9%有特发性脊柱弥漫性肥大性关节炎,6.8%有黄韧带骨化,约2%有强直性脊柱炎。因此推测与全身关节处的肥大变化有关。
3。根据糖代谢紊乱理论,我国有报道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中15.6%合并糖尿病。据日本学者统计,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占12.4%,糖耐量试验异常的患者占28.4%。糖尿病患者后纵韧带骨化的发生率也高于正常人。
4。伤科表明,在临床观察中,喜欢弯曲脊柱的人容易出现后纵韧带骨化,这与脊柱的动态负荷有关。颈椎活动量大时,容易造成后纵韧带附着部的损伤,产生反应性骨化。尤其是颈椎反复向前屈曲时,后纵韧带反复牵拉,导致后纵韧带损伤,骨化。
5。其他研究主要是钙代谢异常学说和遗传学说。前者是一种常见的异常ca现象
主要是钙代谢异常理论和遗传学理论。前者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家族性低磷血症患者。钙代谢异常和后纵韧带骨化经常发生,而后者主要是由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二级亲属。
椎间盘退变因素
日本学者铃木和四山认为椎间盘退变后出现后凸,后纵韧带应力增加。在周围组织的退变和修复过程中,局部组织增生,钙盐积聚,导致骨化。有学者如Hamada认为后纵韧带持续性骨化的椎间盘退变较轻,间歇性骨化的椎间盘退变较重,故后纵韧带连续性骨化系统的全身。
全身骨肥大的因素
池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何静博贺医生问完医生,去找博贺医生。权威在线医生服务,帮您在线咨询和编辑郑。
许多学者发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中,约23.9%有特发性脊柱弥漫性肥大性关节炎,6.8%有黄韧带骨化,2%有强直性脊柱炎。所以推测是随着全身关节肥大而发生了变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4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