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致癌的首次报道是1888年砷致癌的一例报道。一百多年来,一些金属元素被证明对人体具有致癌性,这一现象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下面主要介绍五种致癌金属的情况。
砷
砷是第一个被证明对人类致癌的元素。20世纪80年代末,有报道称砷会导致皮肤癌和肺癌。有人认为,砷不仅是癌症的引发者,也是促进者。老年人对砷的致癌性比年轻人更敏感,前者接触砷后潜伏期更短。砷尘粒在高水平暴露时,致癌能力下降,反之,致癌能力急剧上升。这是因为当砷尘粒暴露量较高时,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纤毛运动的作用增强,可消除砷尘粒,保护易致癌的组织。相反,在低剂量粉尘还没有引起纤毛消除的情况下,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实际摄入会更多,致癌作用会更强。因此,在确定致癌效应时,暴露持续时间比暴露强度更重要。
铬
早在1890年,人们就意识到铬化合物会使人致癌。20世纪40年代末,世界各国学者相继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报告,最明确的依据来自铬酸盐生产和铬酸盐颜料制造及应用行业。美国有报道,生产铬酸盐的工人肺癌死亡率增加了30倍,德国颜料制造业工人肺癌发病率也很高。动物实验发现铬酸钙、铬酸锌、铬酸锶、铬酸铅均可诱发和致癌。铬是唯一具有遗传毒性的令人信服的金属。其毒性取决于其氧化态和溶解度,但溶解度低的铬酸盐是致癌的。
镍
1932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镍冶炼厂中发现了肺癌和鼻咽癌。早期学者认为致癌的镍化合物主要是碳基镍,但最近大多数学者认为含镍粉尘是主要致癌物。可溶性镍化合物,由于颗粒小,呈雾状,容易到达肺部,导致肺癌。不溶性镍化合物呈粉尘状,颗粒较大,容易滞留在鼻腔内,不仅引起肺癌,还会引起鼻咽癌。当两者同时存在时,产生组合效应,患癌风险会大大增强。
铍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铍对人类致癌作用的流行病学报道才开始出现,并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美国7家铍厂,9000名工人肺癌死亡率大幅上升。随访还发现,特别是在患有急性铍肺炎的工人中,肺癌死亡率显著增加。动物实验证明,在大鼠和猴子体内反复气管内滴注铍、氧化铍和氢氧化铍可诱发肺癌。
镉
1965年,英国首次报道镍镉电池厂大量工人患上前列腺癌。在此之后,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接触镉的工人患肺癌的风险增加。1985年对英国17家镉厂工人的大规模调查表明,工人肺癌死亡率上升,并随工作时间和接触强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动物实验也证实镉尘或镉化合物是诱发肺癌的一个因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探购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nbigo.com/n/6195.html